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李俊賢 / 透過鏡頭,給我優雅的「花山牆」 ──蘇育賢「TKG+畫廊」──「花山牆」
分享 | 瀏覽數: 1204

透過鏡頭,給我優雅的「花山牆」 ──蘇育賢「TKG+畫廊」──「花山牆」

李俊賢

李俊賢    高苑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兼藝文中心任

花山牆_蘇育賢_彩色有聲錄像_20'07"_2013,圖版提供│TKG+

「山牆」是中國傳統建築側立面上部的做法,順應風水理論及營建者身分,發展出許多形式。要施作「山牆」,基本上必須是「獨立屋」,「獨立屋」才有獨立的側立面。源自中國的「山牆」作法,傳入台灣以後,在日本統治的現代化過程中,發展出了hisasi [日語]的變貌。

台灣在日本時代的現代化,含帶了都會化的部分,在都會化的空間中,住宅、營業空間都「集合化」,施作「山牆」的側立面消失了,原本用來誇示身分的「山牆」作法,成為一般人難以實踐夢想,直到日本人引進「洋樓」蓋法,台灣人在都會中的「山牆」夢想才終得實現,而且從側立面搬到正立面,更開門見山光明正大,這種和原來「山牆」不太一樣的「山牆」,在指稱上也用了附合「洋樓」的洋文hisasi,至於hisasi的文意是不是真的指那個空間,後來就不太追究了。

這個hisasi是台灣「洋樓」最具表徵性的符號,「洋樓」是日本時代台灣人時髦先進有錢的象徵,所以,甚至於駕鶴西歸之後,都還要懷抱「洋樓」的夢想,使葬禮時要燒化的紙紮房子都是「洋樓」,至於甚麼樣子的洋樓並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上面要有hisasi。

這次蘇育賢在「TKG+畫廊」的「花山牆」,是一段環繞「紙厝』的敘述,經由編劇、分鏡,巨細靡遺的描述一間21世紀「金光版」的「紙厝洋樓』,使那棟「紙厝洋樓』有了不一樣的生命,甚至得到真正的「續命」。

即使是有禁忌性的喪葬器物,「紙厝』仍跟隨時代腳步,真正回應台灣環境,在材料方面,當代的「紙厝』大量使用雷射貼紙、塑膠和電腦噴圖,平光、反光交互作用,達到戲劇化的舞台效果。在題材方面,「賓士」、「咪拎」 [BMW]等等象徵身分的物件,已經是基本配備,如果有「客製化」需求,也有很多附加物件,視覺上的五光十色光彩炫目,使當代的「紙厝』,其實和「芭比」的空間已經相差不多。

對此,藝術家在其主要作品光碟中,被編輯成段落章節分別陳述,陳述者以文雅的仕紳台語,對應華麗畫面,輕柔敘述。相對於當代「紙厝』的「金光」猛爆,陳述的語言是古典優雅的,陳述的過程中,穿插「無聲」的主角的發言,則擴增了語言的層次,也提醒了「當事人」角色的確實存在。

相對於現實的燒「紙厝』,「花山牆」的觀賞經驗是輕鬆而愉悅的,原本在戶外進行的燒「紙厝』,改到冷氣充滿的室內,「欣賞」一座「紙厝』的每個空間,聆聽空間角色故事,好像專業導覽帶領的觀賞經驗,透過攝影角度與距離,原本「紙厝』的「金光」被柔化了,「霹靂布袋戲」變成百老匯輕歌劇,電子花車、檳榔攤變成「六福村樂園」,本來要在太陽下燻到灰頭土臉,還要呼吸塑膠燃燒的燒「紙厝』,變成可以靜心品味的經驗,原本要全部燒完的「紙厝』,也在中途停火而成為可以在畫廊展覽的藝術品。

「花山牆」闡述的是台灣民間議題,借由藝術專業介入,將議題精緻化、當代化、都會化,也將禁忌議題檯面化,如此的作為,使觀者足以放鬆的審視生命週期非常有限「紙厝』,藝術家的專業提點,使「花山牆」成為極為entertaining 的作品,觀賞藝術,分享藝術家獨特觀點,也得到愉悅感受,真是太好了。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