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李俊賢 / 一分錢一分貨之2012《高雄鋼雕藝術節》─ 一個有在地連結的延續性藝術節
分享 | 瀏覽數: 1202

一分錢一分貨之2012《高雄鋼雕藝術節》─ 一個有在地連結的延續性藝術節

李俊賢

2012《高雄鋼雕藝術節》[延續至2013]沒有開幕儀式,回歸純視覺藝術的主體,開展了台灣藝術節慶的新境界。《高雄鋼雕藝術節》起源自謝長廷主政時代的「文化中心」,基於高雄地緣上的煉鋼、廢五金產業,在2002年開創了《高雄鋼雕藝術節》。

《高雄鋼雕藝術節》開辦10年,歷經地方主政者更替,逐漸由原來的「開創性」變成「例行性」,近年來,甚至令人懷疑其能量已經耗盡,因而質疑其續辦的可能。

到了2012年,因為專業藝術家劉柏村、梁任宏等的參與,並獲得「東和鋼鐵」100噸鋼料的支援,被邀請的12位藝術家好像黑手工人喝到維士比一樣,在高雄《大駁2》現場日夜用力創作,短短2週時間 [分2梯次] 創作出大量量體驚人且品質很高的作品,加上這次《高雄鋼雕藝術節》佈展空間為原來鐵路「臨港線」調車場,空間開闊視覺無障礙,也幫襯了這次藝術家賣力做出來的作品,終於成就了這次叫好又叫座的《高雄鋼雕藝術節》。

這個世紀初,台灣曾有一陣地方「純」藝術節的高潮期,從苗栗的「假面」、屏東的「半島」、澎湖的「地景」、以及高雄的「貨櫃」、「鋼雕」等,這些呼應地方產業或自然條件的藝術節,即使多標舉「國際」的標題,其實在地的政府組織、產業呼應,更是這些地方藝術節的內理所在,環境與資源條件不同,這種藝術節無法和國際上的一線藝術節相提並論,而自己玩自己的,有些其實也玩出一些名堂。

很可惜的是,世紀初的「純」藝術節在短短10年左右紛紛陣亡,原本朋友很多的高雄「貨櫃」、「鋼雕」藝術節,漸漸成為台灣地方政治的孤鳥,主政者沒fu,只能例行舉辦。

2012《高雄鋼雕藝術節》可能點出很多面向的問題:

【1】 可愛的藝術家 即使只是100噸鋼料,藝術家就high了,現場充滿高昂的士氣,願意盡其所能奉獻,完全沒有算一號多少錢。

【2】 企業支持的模式 「東和鋼鐵」以其母體產業資源長期支持鋼雕藝術,這次以工作營模式執行,展現的熱烈情景應有參考可能。

【3】 「純」藝術節之消亡 地方文化主政策略「民粹化」,造成「純」藝術節在10年內的消亡,2012《高雄鋼雕藝術節》沒有大牌明星、沒有國際A咖,卻創造可觀的成果,在地方文化策略「民粹化」現況中,有其典範意義。

2012《高雄鋼雕藝術節》,高雄文化局完全「賺到了」。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