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本的靈活延異《馬文才怎麼辦》
張又升 | 發表時間:2023/12/24 20:15 | 最後修訂時間:2023/12/29 10:48
評論的展演: 陳家聲工作室《馬文才怎麼辦》
《馬文才怎麼辦》劇照 攝影|牟仁杰 圖片提供|陳家聲工作室
只要知道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看到《馬文才怎麼辦》這個劇名時應該很難不被吸引。事實上無須任何介紹,我們第一時間就能猜到編劇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你肯定聽說過馬文才吧,沒錯,就是那個「封建禮教 vs. 堅貞愛情」經典故事中的超級配角,但你信不信這純功能性的「對照組」也有一段了不起的遭遇?沒有人不知道這傢伙,但因為經典文本的設定,也沒有人真正在意過他──陳家聲工作室就這麼在選題策略上先馳得點,成功撩動觀眾(哪怕是路人)的好奇心。
這部作品不是只靠這個立足點耍耍小聰明的後現代拼貼文本,反而有著非常嚴謹的邏輯推敲。首先,我們必須注意馬文才在梁祝故事中的處境:不管這個紈褲子弟再怎麼其貌不揚、養尊處優,甚至一無是處,他都被逃婚了。就說梁祝是封建禮教下的受害者吧,難道馬文才不是終身大事的受災戶嗎?別忘了,祝英台都坐上轎子啦!所以一同看看馬文才接下來的命運再合理不過。
接著,誠如整個引動機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示,倒楣的不會只有馬文才一人,還包括整個太守府,馬家大人夫人自然有著佔據篇幅的理由。同理,女兒於出嫁路上「消失」,未抵夫家,甚至投墳死後竟不見屍骨,祝家爹娘能不哀切、不上馬府討個公道嗎?於是我們看到,經典文本中以府邸書院為背景、梁祝二人為焦點的敘事,瞬間轉為馬祝兩大集團火力十足的對峙,這般安排完全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大架構確立後,馬文才成了眾矢之的。我們發現原來他還真是一個沒理想沒目標,足不出戶的啃老族。馬大人馬夫人不知怎麼面對外頭等候婚禮的賓客,兒子也毫無頭緒。試想,如果迎娶祝英台同樣不是馬文才心意,而是父母之命,如今妻子人間蒸發,新郎還能有何想法?看著馬文才擺爛的態度,強勢的馬夫人狠狠教訓了這個廢材;相較起來,妹妹馬文香反而有主見。
腳色的發展由此步步展開。當馬文才萬念俱灰,找不到待在家中的理由而亟欲出走時,卻遇上一個麻煩:梁山伯的書僮四九為報主仇,已在客棧說書生事一段時日,把馬府上下講到一個十惡不赦的地步,馬文才因此在城內形同被通緝般無處可去。這樣一來,他該如何逃家?或者說,出逃後如何生活?
《馬文才怎麼辦》劇照 攝影|牟仁杰 圖片提供|陳家聲工作室
一個巧妙的鏡像出現了。答案是:男扮女裝。馬文才靠著這個掩人耳目的方式在客棧工作,終於養活自己,同時發現不做男性反而自在,某日更受到來店的母親所肯認,跟祝英台不做女性反能獲得智識的啟蒙、情感的真愛一樣,一個凡事不如己意的社會是多麼壓抑呀!
有趣的是,這個跟祝英台女扮男裝的對照,還搭配了另外兩條支線,故事因此被帶往更高層次,各種寓意由此而生:第一,祝英台幽魂三番兩次現身於馬文才夢中;第二,馬文香與四九成為戀人。夢的設定讓馬文才正視陌生新娘的心聲,更讓這一人一鬼發現事發因由環環相扣──馬奉父母命不表己見,導致祝死;祝死又讓馬離家,被迫在社會性死亡的處境下求存,進而醒悟。至於馬文香與四九私奔,則讓馬文才再次看見被動婚配的悲哀(文香必須嫁給王大人之子),未免梁祝事件重演,馬文才有了強勁的行動力,成為一個有擔當的兄長。
行雲流水的推展根源於邏輯嚴謹的推論,觀眾一面好奇,一面大笑,尤其是被祝母馬母鏖戰數回的潑婦罵街所逗樂。《馬文才怎麼辦》儘管娛樂性十足,卻為腳色們的情感騰出了複雜空間,因此也讓觀眾有所省思。舉例來說,祝英台投墳儘管一直被稱許為堅貞殉情以控訴體制,對馬家而言,難道不是一己之私的行為?這是劇中明確提出的。此外,我們看到馬夫人虎媽的一面,卻也在兒子發自內心的吶喊、坦誠相告一切後,忍痛祝其幸福,母子間的退讓與體諒之情同樣夾雜在傳統約束下,凡事不能單一視之。
最後,我認為最具巧思的地方,是即使走過這一切,編劇也沒有讓馬文才成為一個目標明確的熱血青年。他成長了,卻不被期待成功;他還是什麼都不會、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卻扎實體會到「自我表達」的重要。如果把《馬文才該怎麼辦》視為一部成長小說,也是最不教條的那種。
全劇尚有許多精彩支線,如馬文才參選「江南小姐」一節(目的是讓他有個回家的由頭,否則母子難聚首訴衷腸),以及王太守及其魁武兒子的搞笑段落(為鋪陳馬文香被迫出嫁的對象,加劇她跟四九戀情的危機),但篇幅有限,無法再提。綜上所述,《馬文才怎麼辦》不只選題聰明,發展也匠心獨具,真正是十年磨一劍的成果。在濕冷冬夜讓人忘卻兩小時以上的看戲時間還能感到如此幸福愉快,實在不容易。本文只集中在部分劇情的重新分析與詮釋,特別是其前因後果緊扣的程度,期待有更多觀眾與評論人加入,從不同角度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