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之三] 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 鬼丘鬼鏟、吳權倫及103至106展間
分享 | 瀏覽數: 729

[之三] 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 鬼丘鬼鏟、吳權倫及103至106展間

Author: 莊棨惟, 2021年02月14日 18時55分

評論的展演: 禽獸不如—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在大廳展覽主地圖旁邊,是鬼丘鬼鏟的《鳥的團塊飛行》在螢幕播放,開幕式當天她在演講廳進行將近一個小時的「展演式演講」(線上直播影片),結束後並由台雙展的專業團隊後製剪輯成影片。在影片及演說中,藝術家在討論,鳥會進行集體決策,那麼人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集體地進行某些行為,藝術家透過各種案例分析,從社會文化現象出發、從歷史事件中試圖推證。此作呈現藝術家對鳥的團塊式飛行所作科學研究,並從鳥類如何在迅速飛行中快速傳遞訊息、生成集體決策,延伸至人類集體意識之飄移、社會如何運作暴力意識,以及人類社會是否可能選擇集體消失等提問」。(鬼丘鬼鏟網站:http://www.gmgscollective.com/)

李奧森現場進行「講座式展演」,擷取自台灣美術雙年展網站
李奧森現場進行「講座式展演」,擷取自台灣美術雙年展網站

在102展間到103展間的斜坡道旁,白牆上陳列的是吳權倫的作品,據策展人自己的說法是「跳蚤市場」的擺放方式。此作曾經部分在吳權倫於北美館個展「馴國」中展出,而這次展出主要分為三要件──來自德國的陶瓷狼犬像、從台灣夜市所購的陶瓷撲滿的攝影輸出、以二戰期間狼犬訓練為雛型所繪製而成的變形素描。我一直認為,當藝術家深愛一件事物並專一地研究時,會迸出許多有趣的創作及展出能量,吳權倫也是這樣,透過他自己對犬的熱愛,並透過自身的田野調查、研究探索、製陶實踐,他藉由這個媒材尋找出跨越國度與時空的文化共存性,從動物在軍國主義下所受到的訓練,如同人的規訓如何移植到動物身上,他試著從製陶廠、跳蚤市場、歷史事件、新聞媒材,去梳理建構其中的歷史根源跟共同的脈絡。(吳權倫個人網站:https://www.wuchuanlun.com/)

〈編隊 形變 犬變〉,擷取自台灣美術雙年展網站
〈編隊 形變 犬變〉,擷取自台灣美術雙年展網站

接下來從103展間到106展間,以及延伸到美術街,姚瑞中策展人在雙年展套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期許,是對平面繪畫的平反,他有感於平面繪畫在雙年展的語境中持續地被忽略,而希望台灣當代的平面繪畫,能被重新看到並藉由這次機會,發掘這些平面繪畫的未來,以及展現了藝術家們對於材質、題材與技法上的探索跟摸索。我想這同時也與姚老師自身的探索以及實踐有關,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從103展間到106展間,都擁有一種平面繪畫如何去詮釋空間、構圖的嘗試精神。

103展間是張騰遠的作品,並混合了數位媒材、雕塑、立體作品,以及平面壓克力作品。張騰遠是目前台灣新生代中引領新潮的藝術家,作品極具商業價值,這次所展出的作品有一半為新作,分別為《鸚鵡人的動物學》、《末日動物競技場》,以及動畫作品《Doomsday Loop》。張騰遠憑空創造了一個世界,是地球毀滅數千年之後,名叫鸚鵡人的外星人自外太空抵達地球,他們對於人類如何自我毀滅而感到疑惑,而發掘真相的方式就是重蹈覆轍,將人類的所作所為重新地去實踐。鸚鵡人之所以為鸚鵡人,因鸚鵡有個特性,牠總是不斷地在複誦卻不解其意,而這樣的特性被張騰遠作為一種符徵,不斷地創造各種情境去再現、解構,並強調了語言的有限性,造就了我們誤讀的可能。從這個角度出發,進而衍生出許多極具創造性的場景故事,鸚鵡人的世界也透過張騰遠的創意和想像力,逐漸建立起一座可以被無限探索、無限延伸的異世界。
《鸚鵡人的動物學》(前)與《末日動物競技場》(後),由筆者自現場攝影
《鸚鵡人的動物學》(前)與《末日動物競技場》(後),由筆者自現場攝影
由於張騰遠的文本量太過龐雜,我建議觀眾試圖去理解其作品的方式,是藉不同的圖像去理解、去想像著尋覓畫面中的線索,甚至將不同畫作中的角色人物去串聯,將不同的媒材、創作年代、創作背景而牽連在一起,從而形塑屬於自己的鸚鵡人世界。而值得注意的是,張騰遠對於中國傳統繪畫的山水也有一定的著墨,觀眾也可以從壓克力媒材中的異世界裡觀看殘山剩水,而地球的廢墟中也可以看到他對於山水繪畫創新及理解,增添賞析的趣味。(張騰遠個人網站:http://changtengyuan.tw/)

104展間的孫培懋,具有十分夢幻的色彩運用能力,進入他的世界,像是進入異世界的呢喃,像是您在孤單寂寞的夜晚,會突然掉入的無限生活,他透過空間的作用將不同的場景給放置在一起產生一種像是在同的時空就是不同心理狀況的拼貼狀況。畫面中的人物都是孤單的、都是龐然失措的,都是若有所思的,而詭譎的色彩像是勾起心中那被深埋的遺憾跟欲念,是觀者深深的被畫中的輪廓給著迷,我尤其喜歡〈望著紅龍而忘了時間的男子〉及〈我曾想像著自己就是幽暗深海裡的那條魚〉,魚應該是自由自在的,然而那樣子的色彩所蘊含的詭譎之感就像是知名遊戲《還願》裡面所描述的紅龍,作為人類慾念渴望的凝結,令人不忍、令人痛心、也讓人迷戀。

〈望著紅龍而忘了時間的男子〉,擷取自台灣美術雙年展網站

105展間是潘信華的作品,雖與106展間的曾建穎顏妤庭,或在台北藝術大學有師生關係。但是卻分別走向不同討論及議題摸索,或許以相同的媒材,但各自嘗試在當代藝術潮流中尋找新的語彙,甚至是描繪的題材。

潘信華老師一直著迷於構圖的嘗試中,他的畫裡總是會有不知男女的孩童,以一種天真的姿態與現實生活殘忍地互動。他在座談中提到,小時候住在花東,因為年紀還小所以不知道什麼是殘忍,會用水鴛鴦或是甩炮殘忍地虐殺了生活周遭的小動物,而這樣的生長背景跟大自然的環境也影響到了他繪圖的題材,總是充滿各種山水昆蟲、植物鳥獸,也因此傳統的山水繪畫,被他縮小成盆栽的造景,而動物們彷若玩具般散落一地,唯美纖細的色彩所描繪的,卻是殘忍的景況以及現實的狀況。

其中〈蘇花山水〉有著可愛的穿山甲,在縮小如玩具般大小的擋土牆前,與畫中孩童並置著,又像是氣球一樣地漂浮在空中。在潘信華的畫中,所有一切人造物以及自然的生成物,都被放置在同樣的視角觀看,形成了又像是在〈曲流‧二〉中,大雨之下,涓涓蔓延進家屋內的水流,卻選擇用尺幅10公尺的卷軸呈現,彷若長河一般其中摻雜著人造物(如塑膠玩具)與自然物(如飛蛾爬蟲)。在潘信華的畫筆下他所看到的是極小的世界,卻用現代山水的構圖方式,呼應著宛如晚明風格的山水繪畫質地與觀賞姿態。

〈蘇花山水〉,擷取自台灣美術雙年展網站
〈曲流‧二〉(局部),擷取自台灣美術雙年展網站
〈曲流‧二〉(局部),擷取自台灣美術雙年展網站

藝術家曾建穎,其繪畫特色代入了佛教繪畫以及宗教肖像畫的傳統,利用動物、昆蟲的形象,尤其是肉食者去勾勒出一種危機四伏、勾心鬥角的隱晦狀態。其中極為精彩的為《畜生相》一作,為18連幅的作品,藝術家希望藉由他所描繪的每一隻動物形象,去回應「眾生相」的概念,以動物明星在Instagram上的流行現象,去討論動物明星的客體化以及如何成為人類成名的慾望投射。

有趣的是,觀賞他的作品需要觀眾輔以想像力,去想像著每隻動物所能象徵的真實生活人物,例如戴著珍珠項鍊的癩皮狗,就像是年老色衰的女明星;黑眼圈極重的暹羅貓就像是熬夜創作的小說家,而畫面中有生有死,在他的詮釋下則成為了彼此互文的關係。除此之外,曾建穎本身的繪畫技法,尤其在關節處的輪廓加深,以及在凹折處的陰影呈現,也十分具有特色,他筆下的肉身繪畫起來像是山、像是土地,植物枝葉的舒展則若有血肉,值得細細品賞。(曾建穎個人網站:https://www.tsengchienying.com/)
(創藝多腦河訪談影片)
(觀弱音訪談PodCast)

《畜生相》,擷取自台灣美術雙年展網站
《畜生相》,擷取自台灣美術雙年展網站

另一旁則是顏妤庭的作品們,她的繪畫則著重於人的精神性,當代社會中人的精神狀態失序的狀況。在她的座談分享中,她提到父親非常喜歡看電視,所以她在一旁一起觀看時,感到目前的媒體呈現存在著精神錯亂,前一秒或許是某名人的婚禮或是大樂透頭獎落誰家;下一秒可能是高速公路失控導致一家天人永隔,或是年輕有為大學生被殘忍分屍。這樣的一種精神錯亂,引起了她想要創作的慾望,或將這樣子的現象以精密的佈局在同一張畫布上產生荒謬且殘酷的場景。

觀眾在試圖閱讀顏妤庭的畫作時,可以套入不同的社會事件,或是畫面中角色的生活處境,包含了藝術家前往中國賀蘭山的開幕式所遭遇的超寫實環境,或是香港雨傘運動那眾志成城的幻滅泡影,又或者是前陣子黃色小鴨在台灣瘋狂流行的文化現象。

〈虹雨-4〉,擷取自台灣美術雙年展網站

相關評論

分類奇觀與家族相似:《禽獸不如》的動物園 (下) --- 蔡佩桂

[之六] 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 202展間 --- 莊棨惟

分類奇觀與家族相似:《禽獸不如》的動物園 (上) --- 蔡佩桂

[之七] 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 戶外燈箱作品及小結 --- 莊棨惟

[之二] 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 大廳及102展間 --- 莊棨惟

[之一] 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 101展間 --- 莊棨惟

2020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藝情艱困下的歷史意識與生命力 --- 林育世

[之五] 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 107、108展間 --- 莊棨惟

[前言] 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 簡介、必看推薦、參考資料 --- 莊棨惟

[之四] 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 美術街 (平面繪畫及液化裝置) --- 莊棨惟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