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張小虹 / 第十三屆第三季提名名單
分享 | 瀏覽數: 2052

第十三屆第三季提名名單

提名觀察人: 張小虹 , 2014年11月06日 18時25分

 

張小虹:第三季(7月1日-9月30 日)

作品名稱

作品呈現時間‧地點

提名理由

 陳伯義「層跡」系列

時間︰2014/7/5-8/10

地點︰台北誠品藝廊--「拾荒花園」聯展

陳伯義「層跡」系列的廢墟影像,讓廢墟分子化,產生流變,給出一種放大時間差異微分的新美學感受性,讓此攝影系列的光塵非人稱敘事,得以讓我們重新思考影像的「紀實性」與「台灣性」。此「層跡」系列與今年年初在關渡美術館展出的「遺留」系列、「窗景」系列(「遺留」系列的部份作品亦在北美館<未明的雲朵:一城七街>的聯展中展出),共同組成創作者在2006-2008年高雄小港區紅毛港遷村過程中所進行的影像考掘,成功以光塵運動的遮蔽與顯現,給出了當代台灣攝影影像無比「真實」的虛擬美學威力。

蔡明亮《玄奘》

時間︰2014/8/1-8/3

地點︰台北中山堂光復廳

以極簡的舞台、色彩與劇場元素,緩慢鋪展虛與實、顯現與隱無之間的無盡轉換。畫師以身體在場的方式進行繪畫,並以不同的手感符號,凸顯炭筆與白紙的物質構成,修行者以身體在場的方式,行住坐臥,貼擠日常與無常,成功展現時間在靜默劇場空間中的流經。此劇場作品展現了蔡明亮一貫的慢動作與老歌懷舊風格,以最貼近「現實」的方式,給出最魔幻的「真實」與最敏感的「寫實(時)」。與此同時,此劇場作品更精彩帶入了紙的新元素,可畫可坐,可折疊成蒲團,可縐摺成山巒,讓紙給出了充滿當代「多摺性」空間感性的無盡可能。

來美術館郊遊︰蔡明亮大展

時間︰2014/8/29-11/9

地點︰台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

以電影與錄像兩種形式共同展出,成功凸顯兩者之間的微分差異。二樓以樹枝極簡裝置,搭配各種大小的投影平面,巧妙運用空間,並以紙的物質性(或破或皺,留有炭筆痕跡),凸顯錄像投影過程的虛實辯證。而在地下室與三樓放映的電影《郊遊》,則是將電影的放映置轉換到美術館,在觀影空間、座位、互動形式上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可能,更細膩凸顯出電影影像與錄像作品之間的差異,不在拍攝或放映機具、影片長短與是否反覆播放之上,而在藝術形式截然不同的框架鬆緊之上。唯有在此比較之下,蔡明亮的「電影」第一次顯得如此不「藝術」,而蔡明亮的「錄像」也第一次顯得如此不「電影」。換言之,此次展覽讓蔡明亮的「電影」逼出蔡明亮「錄像」的「藝術性」,也讓我們看到「電影」的影像流動形式,如何得以不斷歧出藝術作為再現形式可能帶來的筐限,而從電影中擷取的「片段」(包括剪入與沒有剪入電影中的段落),又是如何以藝術再現形式的筐現固置(流動中的不流動)而成為了「錄像」。

席時斌《記憶之宮》

時間︰2014/9/6-11/2

地點︰台北當代美術館

對不同材料屬性的敏感掌握與對形式語言的層層拆解,讓《記憶之宮》的立體雕塑,成功結合動物造型與時尚風格,既古典又當代,既銳利又華麗。創作者曾以人造木的連續區面,展現對空間塑形的獨特細膩感性,此次將創作材質轉到不鏽鋼與木頭,對材質與光影、材質、形式與空間配置的掌握獨樹一幟,成就一種數位科技時代的魔幻動物神話學。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