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張小虹 / 第十四屆第四季提名名單
分享 | 瀏覽數: 2985

第十四屆第四季提名名單

提名觀察人: 張小虹 , 2016年01月22日 18時26分

第四季(10月1日-12月31日)

作品名稱

作品呈現時間‧地點

提名理由

國光劇團—新編京劇《十八羅漢圖》

2015/10/9-10/11

臺北國家戲劇院

國光劇團20週年團慶新戲《十八羅漢圖》為當代京劇美學打開了情物交疊的「新感覺團塊」,以最幽微流轉、情牽意繫的「聲色微變」,大破大立京戲的行當技法,而能成功在「古典」與「現代」之間,流轉出一種新的感性形式,一種最溫柔敦厚的「聲色微變」,以回歸作為叛離逃逸的創造可能。

棄物展

2015/10/17-11/15

台北萬華剝皮寮

 

以攝影與實物並置展示,生動表現遊民「家當﹦家」的日常性與政治性。攝影部份呈現豐富的多重攝影主體,有遊民攝影班的自主創作,有漂泊協會成員的紀實攝影,有入棚拍攝具戲劇張力的裝置攝影,更有將昔日攝影照「挖空」並將「挖空」的部份黏貼在旁的政治攝影(抗議台北市政府強力淨空台北車站,將遊民家當當成垃圾丟棄),強力展現了台灣攝影與裝置在既定「美學性」、「政治性」之外的另一種具裂變力道的影像湧動能量。

差事劇團 《女媧變身》

2015/12/3-12/6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山城劇場

差事劇團的《女媧變身》以神話故事與魔幻寫實的方式,虛擬未來想像世界,對台灣環境倫理進行最具身體儀式性的感性思索,既是彰化大城鄉台西村「證言劇場」的文學化,讓抗議的力道因證人在場而深刻化、因詩的語言與意象而普世化,亦是台灣「帳篷」政治劇場在肢體動作、劇場環境、演員表演上精彩的集大成之作。

2015舞蹈秋天

「黃翊《物》第一階段&《地平面以下》第二階段」

2015/12/3-12/6

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黃翊工作室再一次給出充滿當代感性的影像與舞蹈實驗,給出數位時代身體在場的驚人創造表現。《物》第一階段用完美精準的現場操控聲軌,讓舞者的身體「發出聲音」,展現台灣舞壇未曾得見的「身響世界」,奇幻而魔魅。《地平面以下》第二階段完全突破原本第一階段受限於既定的科技規模與想像,而展現舞者與影子之間極致抒情的互動變化,如真似幻,乃舞者身體與科技影像之間最孤寂、最詩意的展現。

動物莊園-蘇旺伸四十年繪畫展

2015/10/24-2016/2/14

臺北市立美術館

台灣重要畫家蘇旺伸的大型回顧展,展出一百餘件畫作,詳盡鋪展創作者的風格演變。「政治批判」與「環境關懷」乃為台灣跨各領域創作者的兩大核心關注,但顯少有能如蘇旺伸以畫作構圖、尺度、用色、佈局的精密細膩,成功將古代「枯藤、老樹、昏鴉」視覺轉換為充滿當代工業廢墟與城市荒原的「煙囪、氣球、群狗」,其創作不僅只是社會政治議題的隱喻,而是將台灣來自生活、來自土地的一種「拾荒感性」直接轉換為筆觸與著色,讓台灣的「魔幻鄉土」能同時顯現為孤寂冷冽的「宇宙洪荒」。

織本主義

2015/11/28-2016/1/31

鳳甲美術館

以巧妙的諧音展開「織作」與「勞動」的關係互動,將鳳甲美術館獨步全球的繡品收藏,帶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美學政治思考場域。展場中以雙面蘇繡、苗繡並置當代從台灣紡織工人抗爭到薩爾瓦多關場工人接管服飾廠的影像記錄,以蘇州繡莊的「曾后希夜宴圖」並置台灣藝術家許家維在泰國自強之家與孩童用縫紉機共同創作的《回莫村──壁毯》等等,此以古今交織的方式反思工藝之為藝術創作、工藝之為勞動生產之可能與不可能,精彩給出了全球資本主義下「織作」與「勞動」在美學政治上的在地註腳。

蒂摩爾古薪舞集《似不舞【s】》

2015/12/25-27

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似不舞》諧音四步舞,由巴魯.瑪迪霖編創,乃是以排灣族慶典最常見的四步移動作為出發,發展出變化多端的現代肢體動作。四名舞者展現呼吸一同的「共群節奏」,此來自身體內在的生命律動感,不是傳統或現代舞蹈透過音樂節拍、動作節拍或情緒節奏的整合方式,而是三男一女形同一氣,將部落生活所見、所聽、所感、所動的節奏律動,都在舉手投足、翻撲飛跳中體現,美麗而強悍。

相關評論

署名者的祕密─《十八羅漢圖》戲與情 --- 紀慧玲

情與物的摺曲:國光劇團《十八羅漢圖》 --- 張小虹

第十四屆第四季提名名單 --- 陳惠湄

2015年度觀察報告 --- 郭亮廷

2015年度觀察報告 --- 張小虹

生命情境與集體記憶--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2015年度觀察報告 --- 陳惠湄

第十四屆第四季提名名單 --- 紀慧玲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