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陳漢金 / 一場跨文化與全方位的演出
分享 | 瀏覽數: 1831

一場跨文化與全方位的演出

陳漢金

演出名稱:遊驛之聲 II
演出人員:莊承穎(男假聲*,中阮,柳琴);汪雅婷(擊樂);羅堂軒(二胡,低音二胡,板胡);
金光亮平(西塔琴)
地點:十方樂集音樂劇場
時間:2013年3月8日  19h 30

3月8日晚,中、日棒球隊激烈纏鬥之際,小小的「十方樂集」裡,擠得滿滿的好奇聽眾們,正在聆賞著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其中正好也有中、日音樂家的同台演出,音樂劇場外電視轉播的對壘廝殺,與舞台上的友好融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男假聲歌唱家莊承穎與日籍西塔琴(sitar)演奏家金光亮平,擊樂演奏家汪雅婷,胡琴演奏家羅堂軒共同演出的這場音樂會,它是「跨文化」的:嘗試融合各類東方音樂與西方音樂的可能。另外,它還是「全方位」的:參與演出的四位人員,除了唱、奏之外,全都參與了創作與編曲,即興演奏更是他們揮灑的重點;整場演出還能夠從「世界音樂」出發,卻能夠超越世界音樂,與現代音樂的創作接軌。

四位音樂家共同演出了四首大異其趣的合奏曲。在《中國五聲音階與印度傳統調式Raga Bhopali》中,中國歌曲《太湖船》的旋律先後被莊承穎以柳琴自彈自唱,以實聲與假聲交替唱出,稍後,中國五聲音階的旋律被融進了金光亮平以西塔琴奏出的印度「波帕利調式」(Raga Bhopali)之中,西塔琴充分共鳴、嗡嗡作響的琴音,將平靜柔和的《太湖船》渲染、擴散開來,營造出令人驚喜的悠揚。

在《敦煌意象》中,中阮、西塔琴、二胡、擊樂與歌唱,共同到絲路上去追尋思古之幽情,具現出有如中亞「木卡姆」(muqam)音樂般的鮮明、生動,半音、微分音充斥的快速音群此起彼落。

兩首即興性質的合奏曲,無疑是最受期盼的:《即興的繆思》;《印度Raga Bhairavi的現代即興》。在《即興的繆思》中,四位合奏者以現代音樂的方式,刻意避開了明確的音程與固定音高,取而代之的是種種不確定的滑音、顫音、震音、泛音等,經營出詭異、多變化的音響。在《印度Raga Bhairavi的現代即興》中,合奏者們又回到古老的印度調式,根據「拜拉維調式(Raga Bhairavi)」進行即興演奏,在整個歷程中,數段中、西音樂的現成旋律被適度的改變、轉化,套到印度的調式框架中。然而,音樂平靜下來之後,聽眾們似乎意猶未盡:大家似乎期盼盼著某些更熱烈、更炫技的效果,以及更充分的即興的展開。

在上述四首合奏曲之間,整場演出的主導者莊承穎,尤其能夠透過他高超的唱、奏技巧,自然、優雅的台風,在數首獨奏、獨唱或自彈自唱的樂曲中,盡情的發揮著種種跨文化、全方位的嘗試:《柳琴戲牌子曲》是柳琴的獨奏;《幽遠的歌聲》是中阮獨奏:男假聲詠唱調 ”Ombra mai fu” ,選自韓德爾的歌劇;《詩詞悠遊》是根據四首唐詩、宋詞譜成,由擊樂伴奏的獨唱曲;《英國17世紀魯特琴歌》的魯特琴被中阮取代,令人驚覺,原來東方的中音阮咸能夠演奏出那麼優雅、深沉的音樂,而不讓西方的魯特琴專美於前!

具有深厚國樂器演奏底子的男假聲莊承穎,有時在同一首樂曲中,交錯著假聲與實聲演唱,無論是實聲與假聲,音質渾厚且澄澈,腔調柔順自然而氣韻生動,以柳琴、中阮伴奏的自彈自唱更洋溢著親和性與說服力。

莊承穎以假聲演唱的《詩詞悠遊》套曲中,同時是此曲擊樂演奏者與作曲者的汪雅婷,一方面能夠以現代音樂的語法,經營出蘇軾、柳宗元、白樸四首詩詞的不同意境,另方面還讓假聲與擊樂靈巧互動,呈現出微妙的詩意。汪雅婷的聲樂處理,充分表達出原詩的抑揚頓挫,讓莊承穎的假聲吟唱顯得明確清晰、鏗鏘有力;四首詩詞分別被配置了各自獨特的擊樂組合,每一曲都被渲染出各自不同的表情與氛圍。

「遊驛之聲II」與先前的「遊驛之聲I」可能只是日後即將陸續展開的遊驛之聲系列的起步,它在國內樂壇的展現的全新視野,頗令筆者驚喜,但願這個宏觀的音樂系列能夠穩健的持續發展下去。

*男假聲(countertenor),國內一向將此詞譯為「假聲男高音」。「假聲男高音」會令人誤解成「假聲唱出的男高音音域」,事實上,countertenor指的卻是男性以假聲唱出高於男高音的「中音」(alto)音域。因此,筆者建議將此詞改譯成「男假聲」。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