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陳惠湄 / 連接現代與古代的《封神外傳-首部曲》
分享 | 瀏覽數: 2320

連接現代與古代的《封神外傳-首部曲》

陳惠湄 | 發表時間:2015/04/29 14:59 | 最後修訂時間:2015/08/05 18:30

評論的展演: 【TCO】2015傳統藝術季《封神外傳─首部曲》時空穿越音樂劇場

演出時間:2015/4/18(六)19:30
演出地點: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攝影:陳逸書 

在臺灣,許多樂團和劇場以「音樂劇場」為名的展演卻已經行之有年,使用的樂器種類以及音樂類型,還有整體的形式、內容可說是包羅萬象,有許多變化;「音樂劇場」甚至也是大專院校通識課程的授課科目。單以國樂器來說,可舉出采風樂坊為例,他們不但曾經做過音樂劇場的實驗,以器樂演奏為主體,結合肢體、戲劇、燈光、佈景、服裝等元素的東方器樂劇場(Eastern Instrumental Theater),更是已經做出一定口碑。而近年來求新求變的臺北市立國樂團(Taipei Chinese Orchestra),更是經常多方嘗試國樂器與不同形式結合的展演,不斷推出使人耳目一新的組合;這次在【TCO】2015傳統藝術季推出的時空穿越音樂劇場就是一例。

即使天公不作美,演出當天的臺北從午後開始下起滂沱大雨,但卻不減觀眾的熱情;同屬【TCO】2015傳統藝術季,同一天晚上在同一地點中山堂廣場上19:00開演的露天搭台布袋戲「再現經典內臺布袋戲-《宋宮秘史.驚主申冤》」,仍見不少熱心觀眾撐傘駐足於雨中欣賞,而中正廳外也早已人聲沸騰,等待進場。進到廳內,觀察到一樓二樓皆賣座不差;更讓人精神一振的是,觀眾群年齡層可說相當年輕,甚至還有小孩子,雖然這場並非親子場。

當觀眾席燈光尚未全暗,身穿襯衫與西裝褲、打扮頗為尋常的男子從幕後走出時,觀眾一時之間仍未意會到演出已經開始。象徵夢境的幢幢黑影逐漸退去,在一束燈光下,男主角坐在座椅上與他的心理治療師(擁有心理醫師執照,卻也精通命理的這位奇人,在全劇中都只以聲音出現)對話,訴說他重複出現的夢境;夢中總見一位無法確定朝代的面貌秀麗女子擊鼓興樂,令其陶醉。奇人要他詳述夢中女子的容貌與動作,於是在其描述中,場景一變,進到夢中。在〈女媧神廟〉、〈紂王戲女媧〉、〈妲己-三妖受命〉、〈迷戀〉、〈酒池肉林〉幾個夢境之後,回到最初男主角與心理治療師對話的場面。在這設定為第五次就診的對話中,男主角訴說夢境已不再似前不斷重複,但卻像連續劇一般有劇情的發展。奇人試圖串聯夢境與現實,誘導男主角找出自己的壓力源。中場休息後,由夢中的哪吒準備殺龍王三太子的熱鬧場面開始;在幾個夢境後又回到象徵診間的場景。心理治療師分析〈哪吒〉、〈狩龍王〉、〈肉身還父母〉、〈姜子牙-下山〉等夢境與男子的職業壓力有關。職業為檢察官的男子坦承日前收到密件包裹,裡面有足以揭發龐大體制與我們的政府幾個特定人士利益輸送的證據。但他說自己不復當年之勇;年輕剛出道時他猶如夢中哪吒一般血氣方剛,不畏強權,只求正義,但現在面臨抉擇的關頭卻瞻前顧後,質疑自己如果一意追求信念,是否會讓整個社會經濟退縮而陷入崩毀。反之,如果不做自己認為對的事,貪圖眼前既得的舒適,則會讓龐大體制慢慢滲入,猶如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最後將喪失思考、意志、選擇的自由。在與奇人對話之後,檢察官體認到崩毀也是邁向重建之道,有時必須置之死地而後生。在體悟後,時空一轉,封神眾人緩緩步出,侍女為他更衣,他變身為夢中的姜子牙,率眾人敬拜天地,立誓伐紂。全劇在〈文王托孤〉正氣凜然的場面中劃下句點。

整劇共有十二段,除了男主角與心理治療師的三段對話之外,其他都以音樂與舞蹈來傳達劇情。所謂的時空穿越,即是由檢察官與奇人對話的現代,穿越到純粹以音樂與舞蹈來表現的古代夢境;而傳達夢中情節最重要的角色則是器樂。診間的獨白道具簡單,只有一把座椅,這樣單純的場景順利地將現代串連到古代,也成功地將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音樂上來。舞蹈方面由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的專業舞者擔任,演奏者雖也有肢體的動作,但仍專注於演奏;舞蹈配合演奏的情境,與音樂的融合可說頗為自然。舞臺設計也不過於繁複,後方正中央的日本太鼓,除了演奏之外,在燈光照射之下,彷彿月亮一般,也成為穩定舞臺的重心。

雖然結合了舞者與演員,以及戲劇,但整齣展演的重心仍然在音樂上。擔任音樂設計與作曲的是海馬樂團 :除了各段由不同的團員擔任作曲與獨奏之外,主要的樂團創辦人徐灝翔還演唱呼麥,演奏澳洲長管、馬頭琴、口簧琴、打擊等樂器,並且身兼演員,演出男主角-檢察官;這年輕又多才多藝的樂團,表現真是令人驚喜。在樂器方面,除了胡琴、琵琶、嗩吶、管子及幾件打擊樂器等常在國樂團見到的樂器之外,還加上了馬頭琴、口簧琴、三味線、澳洲長管等不同的民族樂器,人聲則有西洋唱法的女高音以及蒙古大漠的呼麥[1]吟唱。就人聲的運用來說,以西洋唱法表現的女高音在劇中的音響效果似乎不如呼麥吟唱來得好;低沈又有泛音迴響的呼麥吟唱和當晚整場音樂的風格顯然有較好的搭配。即使如此,女高音出場時,在打擊樂伴奏下以「Ah」吟唱的Vocalise(此指沒有歌詞,只有母音發聲的唱法),音樂風格也算自成一格,但後來胡琴和琵琶在女高音和打擊樂器背後演奏起一小段夜市風的旋律,則似乎與本來的音樂性格有點不搭調。不過,整體說來,整場的樂器的組合與運用可說都頗具巧思,例如將臺灣廟會或國樂團中常見的嗩吶,運用在「阿拉伯風」的音樂中,展現出與臺灣北管的嗩吶不同的音響印象,十分有趣;而三味線與笛子以及胡琴一起演奏的段落,則傳達出日本音樂的風味。整體來說,不同「民族風格」的音樂結合在這齣劇中,不但不顯唐突,反而搭調與諧和,串連得十分巧妙。

在服裝方面,女高音以及與其共舞的女性,兩位穿著像是可在街頭見到的無袖長洋裝,好像看不出什麼特色來,不過,這或許可解釋成是某種「民族風」,但竟然腳蹬細跟高跟鞋,再加上一些肢體動作,不禁令人想到西方商業電影的模式,好像和女媧的形象有點遙遠。而在〈妲己-三妖受命〉中,彈奏琵琶的妲己與旁邊的兩位女妖頭戴黑色與白色的直長假髮,穿著猶如在臺北林森北路店中販賣的綴滿亮片的西式晚禮服,其服裝造型與舞動身體的姿態,都難以跟妲己或女妖想像在一起。其實,因為是夢,所以要如何無厘頭,如何古今不分,也都無可厚非,問題是男主角在一開場時就說了,他的夢中反覆出現的是一位「從服裝上看不出來是哪一個朝代的美女」。既然提及「朝代」,那麼應該不會是出現在舞臺上的類似夜總會式、秀場式的造型吧。以這種拉斯維加斯秀場式的服裝造型以及肢體語言來表現女性的誘惑,似乎有點制式化,筆者實在有點摸不著頭緒,不知道這樣的安排是否有特別的用意,例如有意藉著日本動漫或者電玩的Cosplay服裝,來造成反差的效果。反觀舞臺上其他出場者的服裝,大多來自鄭惠中服裝工作室,造型雖簡單純樸,卻保留許多令人想像的空間;例如在演奏土耳其式的音樂時,舞者在原來的布衣上,於腰間繫上一條肚皮舞的腰帶,即可令人聯想起中東的肚皮舞。這種象徵式的、點到為止的做法,似乎更具有說服力。比起制式的西化方式,也許還存在著更令觀者產生想像空間的、更為「東方」的方式可以表現女性的「嫵媚」或「性感」。這場展演的製作團隊都很年輕優秀,相信日後一定可以繼續探討,找到更好更適合的方式來表現。

令人喝采的是,戲劇與舞蹈沒有分散注意力,整場展演反而因為戲劇與舞蹈的加入,更吸引人注意到音樂的魅力;而不同風格音樂的融合與串連,可說是流暢成功。包含中場休息的十五分鐘在內,整場演出控制在九十分鐘左右,不會讓人感到冗長不耐,時間的控制恰到好處,是一場可以集中精神觀賞的精彩展演,令人激賞。既然是首部曲,應該還有後續,接下來的發展令人拭目以待。在精彩的首部曲之後,期待整個製作團隊對於服裝造型與肢體語言,還有戲劇與舞臺、音樂呈現等各方面都再接再厲,更上層樓,推出更完美的《封神外傳》。



[1] 參見北藝大戲劇學院教授鍾明德發表之論文《呼麥:泛音詠唱乃入神的上道》(2004)。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