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陳惠湄 / 丞舞製作團隊《浮花》
分享 | 瀏覽數: 3461

丞舞製作團隊《浮花》

陳惠湄 | 發表時間:2016/01/30 19:20 | 最後修訂時間:2016/02/16 16:55

評論的展演: 丞舞製作團隊《浮花》

觀賞的演出時間:時間︰12/27(日)14:30
地點︰臺北水源劇場
圖版提供:丞舞製作團隊
攝影:陳長志 

《浮花》可以說是從國外紅回台灣的一支舞作。由台灣新銳編舞家蔡博丞打造的舞作,曾在歐洲獲獎無數,之後終於回到台灣創立了丞舞製作團隊,並在2015年12月25至27日,以60分鐘完整版在台北水源劇場首度登場。據聞編舞家蔡博丞當初是希望藉由參加國際編舞競賽,考驗自己編創實力,僅編創出10分鐘的《浮花》版本,未料獲得德國漢諾威國際編舞大賽觀眾票選第一名、德國司徒加特.高提耶舞團製作獎,以及西班牙MASDANZA國際編舞大賽觀眾票選第一名等大獎,於是決定將《浮花》延伸創作成為60分鐘的完整作品,並以2位舞者的形式,擴編為8人演出的規模[1]

從展演前的許多報導中已經可以得知,蔡博丞欲將此作獻給已逝的父親,作為對生命的一種悼念,也藉著舞蹈創作的方式,向過往生命中不敢面對的片段道別。報導中也指出該舞作的創作概念來自台灣民間信仰中「放水燈」的意象。因此,《浮花》的舞蹈動作來自水的意象,其表演服裝也擷取水的意象,舞者僅著肉身舞衣,搭配長襯裙,隨著舞蹈移動而大幅度地擺動,呈現「水」的搖曳之姿。不過,就舞蹈的動作與配合的音樂風格來看,筆者認為,除了「水」的意象之外,似乎也令人聯想到夏威夷的草裙舞,還有一些武術動作,或原始部落祭典的儀式等意象。在一開始的前兩段中,音樂以及舞者赤腳整齊踏步的動作,也引發了筆者對俄國作曲家史伊果.斯特拉溫斯基(Igor Stravinsky, 1882-1971),特別是他所寫作的芭蕾舞劇音樂《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 1913)的聯想。

在這兩段之後,緊接著的是對筆者來說,猶如音樂中的間奏曲(Interlude)一般的段落。在這裡,舞者不斷躍動的身體方式,改變成像發條一般的僵硬分解動作,作為連接到以大提琴獨奏為主的音樂進來的後半段。雖然進入到舞作後段的高潮, techno music(電子音樂的一種類型)的低頻鼓點巨大聲響不斷撞擊耳膜,加上舞者連續不停的快速動作,令人有點目不暇給又喘不過氣來,不過,這也許是編舞者意欲將能量堆積到高潮的一種做法。整個來說,這個演出是以激烈運動身體、音樂節奏感強烈的群舞為主,音樂和舞蹈緊緊扣在一起,這是可以看成是兩者緊密融合,但也必須思考,是不是音樂太過強勢主導,而且少了必要的音樂空間感。比起林麗珍的無垢舞蹈劇場中,舞者令人屏息的緩步進行所顯示出的儀式性身體語言,或者是林文中近年來探索身體軸心的舞蹈本質思考,或者是其他編舞者在獨舞中猶如孤獨行者一般的內斂性身體語言,筆者在這場展演中看到的,較多的是外放式的舞蹈動作,來自直觀性的靈感以及發自舞者身體內部的本能的能量。

在水源劇場架設的U型三面舞台所做出的投影幕的影像算是簡潔、抽象,不至於干擾舞者的表演;不過開頭和結尾的英文提問則似乎顯得有點多餘。八位男女舞者下半身的白色蓬裙同時予人古典芭蕾與中元漂浮水燈的聯想。充滿生命力的舞作藉著音樂分段並串連情緒,影像、服裝造型、身體動作與音樂似乎都將西方經典與原始要素融合一起,以奇特的方式思考生命與死亡,整體來說,可說是一場呈現出具有創造力與想像力的舞蹈展演。

此次展演前票券都已售罄,可說是一票難求,團隊行銷的手法令人刮目相看。現場看到的大多數是年輕的觀眾群,行銷的對象可能是針對年輕族群,就這一點來說是非常成功的。在節目單中對於舞臺上的核心角色-舞者-的介紹,可說付諸闕如,除了姓名之外完全無從得知其經歷;相反地,對於燈光舞台設計的技術總監、舞臺監督、音樂設計、影像設計、票務會計、彩妝、髮型設計等等這些一般來說在節目單中不會特別介紹的幕後人員,卻一一列出其簡歷與相片,這個做法與傳統展演的節目單大相逕庭,不知是否意欲藉由這樣的做法,來凸顯出幕後人員的重要性。除了這個之外,在節目最後打出的各種得獎經歷的做法,還有比較接近商業宣傳的強力行銷手法等等,也許都讓某些觀眾感到值得議論,不過筆者認為這些或許正是團隊想要和傳統展演有些不一樣的地方。日後的發展還有待觀察。

在整個展演中,不可否認的是,一男一女舞者相疊所形成的身體詭異狀態-也就是在國外屢獲大獎的十分鐘段落-仍然是最吸睛的。雖然有舞蹈界前輩與評論專家認為在這次六十分鐘的擴大版中暴露出許多問題,諸如整體結構的張力、身體的精準度、身體語言的敘事性、音樂與舞作的關係、內在省思的轉化等等,不過,筆者認為這仍不失為是一個具有創造力與想像力的舞蹈展演。這個舞團充滿能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都頗值得關注。期待在成立丞舞製作團隊之後,整個團隊能持續創作,在原本就有的豐沛能量之外,更加強對舞蹈與對身體的思考,推出更精彩的舞作。


[1]中時電子報 2015年12月24日黃阡阡報導。

 

相關評論

兩男編舞家花樣意念:六出 浮花 [2016 特約評論人] 羅苑韶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