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林采韻 / 第十六屆第一季提名名單
分享 | 瀏覽數: 3556

第十六屆第一季提名名單

提名觀察人: 林采韻 , 2017年04月27日 18時18分

提名觀察人:林采韻

第1季(1月1日- 3月31日) 

作品名稱

作品呈現時間‧地點

提名理由

賴德和《海神家族》交響曲

(選自《海神家族與巨人-簡文彬的馬勒第一號交響曲》)

 

時間︰2017/1/13 

地點︰台中國家歌劇院

 

以陳玉慧同名小說為創作靈感的《海神家族》交響曲,結構完整,可見新語法和新技法的嘗試。作品巧妙融合多種風格,音樂內容深沈豐富,創作手法純熟,配器的格局和能量皆高。可被視為作曲家創作生涯中,具突破性的作品。

進港浪製作破浪第一號

《夢遺Remix》

時間: 2017/1/19-1/22

地點︰台北客家音樂戲劇中心劇場

以「遊戲闖關」的概念,架構整齣戲的框架;在即興與綜藝感下,乍看語言文字的無厘頭,背後確帶著「我有話說」。這世代創作者,特意掌握或本就順其自然,以這世代的語言進行與同世代觀眾的對話,觀察在場觀眾的組成,可見如此特點。

2017TIFA無垢舞蹈劇場《潮》

時間︰2017/3/8-3/12

地點︰國家劇院

潮生與潮落,靈魂歷經劫難與輪迴,《潮》依循著林麗珍的肢體語言,在舞台上產生震懾的力量,首席舞者吳明璟30分鐘的獨舞,讓《潮》的幕啟如同高漲的潮水淹入觀眾席,力道極強。在林麗珍的作品當中,「狀態」超越形樣的肢體,無論動靜緩空,只有達至「狀態」,作品的意念才有機會被傳遞,舞者的能量才有機會在自然中爆發,因此舞作在觀眾面前呈現的過程,可被視為因要達到狀態所走的路程而非做作成型。透過《醮》、《花神祭》、《觀》、《潮》等作品的完型,林麗珍從中已建構屬於無垢的肢體系統,而此系統不僅牽動舞蹈本身,從音樂、空間、燈光至衣著、道具等,都包裹其中,成就整體的藝術。

2017TIFA-朱宗慶打擊樂團《島‧樂》

曲目:

馬水龍:《我是…》

李泰祥:《生民》

溫隆信:《石頭上去了,鳥兒去哪裡?》(委託創作)

賴德和:《無岸之河 不醒之夢》(委託創作)

潘皇龍:《風水輪流轉》為五位擊樂家的協奏曲 (2016) (委託創作)

錢南章:《小小協奏曲》(委託創作)

許博允:《點‧線‧面‧體 》(委託創作)

時間︰3/24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音樂會整體的策畫概念為提名的重點,論意義,淺層是前輩作曲家的新作發表;深層可見打擊樂(曲)在台灣土地發展的軌跡,以及一個世代作曲家的創作追尋。論格局,大者向台灣前輩作曲家致意,讓經典作品獲得被搬演的機會,同時推展持續性的創作能量;小可縮至,7位作曲家,7種面貎,面貌中反應各自風格、性情與企圖等。

朱宗慶打擊樂團成立三十年,累積國內外創作達215首,今年邁入第31年的樂團委託之路持續奔馳,期待「島樂」能成為系列性的音樂會或計畫,今年以「向前輩作曲家致敬」為題,敲響第一個篇章,來年可接續委創不同世代的新聲,一年一會。

【TCO】團長精選系列《2017臺北市傳統藝術季開幕音樂會─瘋.原祭》

曲目:

王希文:《南島奇想》(委約創作,世界首演)

李哲藝:《瘋‧原祭》

時間︰2017/3/29

地點︰國家音樂廳

以原住民古調作為創作元素,當下已經習以為常。又因為是常態,具有如此背景的作品,不再需要以保護「特有種」的眼光看待,而是回歸作品藝術本質加以評斷。

王希文和李哲藝固然風格不同,但是創作意念甚為相近,首先他們將國樂器和原住民音樂,視為世界音樂的一環,傾向以地球村,而非以單一民族視角看待,因此能夠以更自在的手法,將「國樂器」從傳統國樂發展的脈絡中抽離,取其樂器特殊的質感,增進它多元揮灑的空間。其次,歐洲中心論在20世紀下半葉逐漸解體,東方主義進而成為顯學,於是歐洲核心文化相對失去優越性,以在地民謠、節奏、樂器入樂在古典樂界司空見慣,在兩人的作品當中,顯見受到前人影響的印記。最終,兩人不約而同,破除流行音樂與精緻音樂之間的界線,企圖讓兩者平行共融,而非將流行音樂手段視為次等,並拋開運用精緻音樂裝飾原音或提高原音走進殿堂的價值思維。

以原音古調作為創作素材,音樂家在發想過程中,難免會進入思考的拔河,美好的旋律應該藉由拆解重組,還是給予尊重在原始的基礎上進行發揮,並透過編創手段,抹去移植而非創作的風險。若以此場音樂會的兩首作品來論,王希文較傾前者,李哲藝較屬後者。而兩人各自示範出的創作樣貌,為國樂和原音的結合,指向一種未來更上層樓的想像。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