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林靖傑 / 第十七屆第一季提名名單
分享 | 瀏覽數: 2716

第十七屆第一季提名名單

提名觀察人: 林靖傑 , 2018年04月21日 18時50分

提名觀察人姓名:林靖傑

第一季(1月1日- 3月31日)

作品名稱

作品呈現時間‧地點

提名理由

四把椅子劇團《遙遠的東方有一群鬼》

時間︰2018/01/26-2018/01/28

地點︰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

編劇簡莉穎再次展現重寫經典的功力,雖不能說已經很完美,但已經開拓一條將西方經典本土化的可行之路。導演將創作主角讓給劇作家的同時,也嘗試突圍,形成有意思的編導對話。

極簡的舞台設計,暗部與亮部的截然二分,是冒險之設定,優點是成功營造鬼魅的氛圍,可惜的是扁平化了舞台空間。

演員的演出亦頗有可觀之處。

2018TIFA 一當代舞團 蘇文琪《從無止境回首》

時間︰2018/03/02-2018/03/04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蘇文琪總令我想到到碧娜鮑許的名言:「我在乎的是人為何而動,而不是如何動。」從去年的《全然的愛與真實》到今年的《從無止境回首》,她著意的與其說是舞者的線條與技巧,不如說是透過舞者的身體,她想觸摸的是對生命實相的探究。這又令我不得不想到二十世紀初偉大心靈導師葛吉夫,葛吉夫透過精確的數理去說明包含人體在內萬物皆是震動的能量體,只是頻率速度不同。宇宙星體運作的結構與規律,精密聯繫著人體這個小宇宙。從而,他創作「神聖舞蹈」企圖與宇宙的神秘能量接通。

不過幸而蘇文琪是依然將舞蹈當成主體去探索這門藝術能走到哪裡,而非如葛吉夫只是將舞蹈當成超凡入聖的中介。

因之,我們凡夫俗子仍能有幸震懾於其充滿能量的舞蹈藝術,仍能在其舞蹈創作中感受作為人的愛慾嗔喜。而不是像葛吉夫的神聖舞蹈那樣抽離了人的七情六慾的幾何編排的肢體而已。

也許最後最後,她所追求的與葛吉夫終將殊途同歸?不管怎麼樣,她往人心靈的神秘能量和宇宙的永恆關係探索前進,運用了純熟有力的藝術手法,持續扣擊著對藝術與對生命實相同樣關心的觀眾。

劉韋志《眾聲喧譁》與朱宗慶打擊樂團 / 選自2018朱宗慶打擊樂團《告白》音樂會

時間︰2018/03/09

地點︰國家音樂廳

乍見「眾聲喧譁」這個標題委實令人擔憂,因為用來呈現台灣社會實況,這似乎是一個過於容易想到、理所當然的標題。因此會懷疑其想像力有限、並且取巧於有很多聲道可交織的便利。但一旦舞台上八位打擊樂手使出渾身解數,像千手千眼觀音一樣全身每個細胞都警覺起來、全神貫注地輪流操作手上的眾多「法器」,並且專注諦聽、回應其他樂手拋出來的聲線聲響,坐在台下的觀聽者的每根神經每個細胞也跟著敏銳地活化起來,機敏地回應與接收著。

劉韋志在紮實的作曲技巧下,信手捻來各種能發出聲響的物件,上自正規打擊樂器下至搓揉塑膠袋拉鋸保麗龍,恣意不拘如天女散花,激情神經質卻結構儼然地演繹眾聲喧譁,在視覺與聽覺的雙重撞擊下,觀眾不覺已融進演奏者的狀態裡,同步呼吸。眾聲喧譁理當紛亂,卻融成一體,這又是一種奧妙的視 / 聽經驗。一個完全演出,便在演奏者與觀聽者如此合一的情況下發生。

當代很多藝術創作者在玩解構、噪音,但玩得理所當然千遍一律,令人覺得索然。相對的劉韋志在扎實音樂底蘊下玩得恣意出彩、穿透力十足,絕非制式前衛所能比擬。

朱宗慶打擊樂團的演奏者們動員眼耳身意演示色聲觸法,透過非制式的物件演繹聲響,藝高人膽大地在那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中尋求完美的機率,令打擊樂這一門藝術顯得驚險處處也驚喜處處,成為最具實驗優勢的音樂形式。

2018TIFA 三個人《3x3計畫》異常返響

時間︰2018/03/23

地點︰國家演奏廳

刻意不著唐裝、俐落有型的短髮、男演奏者的耳環、黑白俐落卻又輕鬆不拘的衣服、休閒球鞋…在這裡,外型是意識的表徵,這國樂三人組從一出場,就標示著他們十足的現代感。然而,在這外表的標示下,他們的演奏功力卻又毫不損國樂的底蘊與豐富。

令人驚喜於,在扎實的國樂演奏實力下,他們立意求新求變,用最傳統的絲竹樂器,演奏著最前衛的樂曲,拿來彈的弦樂器不時成為敲打樂器,甚至如同最前衛的實驗音樂表演,有時將樂器開腸破肚敲擊出噪音,探索樂器所能發出的聲音極限,並詰問何為悅耳…。當音樂意識已然來到這邊界,樂器是否是西樂還是國樂已不是重點,演奏者當下欲臻至的,其實是藝術最前沿的探索,在其訓練有素神乎其技的技巧之下。

2018臺灣戲曲藝術節-唐美雲歌仔戲團《月夜情愁》

時間︰2018/03/29-2018/04/08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作為戲曲中心的第一齣旗艦大戲,唐美雲與她的團隊不負眾望,交出一個亮眼的成績。這成績包含著傳統戲曲唱念做打的扎實功力、緊扣台灣漢人移民歷史的北管子弟聚眾衝突與歌仔戲的流變、台灣人熟悉的歌仔戲班後台人生真實寫照、透過戲中戲演譯戲中與戲外性別辯證的現代觀點。以上諸面向讓《月夜情愁》這齣戲作為戲曲中心的旗艦大戲完全站得住腳,並且標示出了一個前瞻方向—傳統戲曲的未來性不是僅僅要傳承傳統的功法,更要與時俱進憑藉著傳統戲曲的扎實功法去創作出結合時代精神、引發時下觀眾普遍共鳴的戲劇。

編導邱坤良對北管西皮福祿子弟班的械鬥歷史擁有幾十年的研究功底,主演蔡振南熟捻民間底層吟唱、羅北安則是現代劇場的資深老將、電影導演柯一正參演影視舞台劇無數、甫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陳竹昇永遠是最鮮活跳脫的綠葉,這些非傳統戲曲的實力派創作者的加入並有效整合,也為歌仔戲的當代蛻變提供令人樂觀的前景。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