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件小心思《保持聯繫》
張又升 | 發表時間:2023/01/18 00:06 | 最後修訂時間:2023/01/19 15:25
評論的展演: Eye Catching Circus《保持聯繫Keep in touch!》
《保持聯繫Keep in touch!》演出照片 攝影|黃星耀 圖片提供|創造焦點
在名為「保持聯繫」的演出前入座,第一時間看見臺上擺著一台電話應該是再合理不過了。但等等,是電話嗎?現在還有多少人在打電話?仔細看,似乎還是有一台撥盤式的捲線電話。透過這個不合時宜的物件,製作團隊創造焦點立了一個路標:待會的敘事約莫跟科技發展有關。
整場演出大致分為三個段落,對應三個物件:撥盤式電話、方形框架、兩端為立方體的立體弧形框架。後兩者巨大,抽象且象徵意味十足,而撥盤式電話則為具體實物,尺寸相對小。用這兩種型態彼此對照的企圖,可謂相當明顯。
我們可以看到,在第一個段落中,演員們圍繞著電話做出各種動作,好比爭搶話筒、制止對方接聽、聆聽時被其他演員強制終止;此外,還包括手拿捲線拋接話筒,甚至用捲線將話筒在空中甩繞成圓。由於電話置於桌上,六位演員還須靈巧地遊走於桌邊,跨越並行走於桌面。種種動作說明了電話所能引發的各種人際關係,爭吵、親密、期待、靜默,甚至走一段路前去接/搶電話也令人玩味──這在今天已經成為歷史。
此間的吸睛處不只是演員們彼此準確嵌合的動作,對筆者而言,更在於藝術類型的探問:操作物件至這番精緻的程度,應屬哪一類演員的專業?戲劇演員、舞者還是馬戲演員?如果我們細看六位演員因電話而產生的所有動作,便會發現它們都有板有眼、切口明快、試圖落實某些指令,其中包含更多的,似乎是以身體技藝(craft)達成特定動作的目的性,而非以身體記憶(memory)表現特定意義的情境性。
在嚴格的排練下,相信不是馬戲演員也能做到這些動作,但接下來的兩個段落似乎就非馬戲專業不可了:兩大框架在物理尺寸上對演員來說都是壓倒性的。
《保持聯繫Keep in touch!》演出照片 攝影|黃星耀 圖片提供|創造焦點
首先,方形框架不只大,更懸吊於空中,這讓本就需要多名人力才能操控的物件更難以駕馭,畢竟演員的每一動作都會導致框架晃動;其次,立體弧形框架有時更因弧形與地平面之交界處形成的支點,使整個物件猶如天秤或翹翹板般左右高低晃動(在演出之初,這個弧形框架是倒置的,形象上類似公園常見的遊具)。據此,演員的專注力都被注入在這些龐然大物上,最後產生某種意義。
在當前的戲劇市場上少有大上演員許多的物件。如果有,通常是佈景,即便入戲成為重要的符號,演員也無須與之互動;即便與之互動,演員也無須加以控制。從另一個光譜來看,小於演員的物件倒是頗多,而且早已融入這個場域,自成一脈,偶戲、掌中戲和廣泛的物件劇場就是例子。當代馬戲縱使試圖脫離過往的奇觀化走向,融入更多隱喻和敘事,卻仍需佔據這個「大物件」的空間,以便區隔於其他類型。有趣的是,這「一大一小」兩個極端,往往要求演員精細操作物件。
然而,大物件不同於小物件,所謂的精細操作未必要求「玩弄於股掌之間」(第一段的撥盤式電話屬小物件,走的便是這種路線),「充分顯示掌握之不易」也是一類。不易或費力配上應有的敘事,就成為《保持聯繫》的寓意之一:當代科技帶來的溝通改變,我們未必 hold 得住,或至少必須費上許多心思。在撥盤式電話之後,方形大框架或可對應手機,浮空懸吊的設計則代表「網際網路」和「隔空對話」,人們於其中攀爬、跳躍,甚至因而旋轉、失控。至於最後的立體弧形大框架──特別是兩端的立方體──看似將話筒抽象化、象徵化,卻也是回到原點,重新扎根於最基本的人際聯繫。演員顫顫巍巍在左右推著這巨大弧形,碎步、跳躍其上,在在表現出溝通時的各種細節與相互猜想。
整體而言,創造焦點的《保持聯繫》是好看且易看的作品,儘管三段式的鋪排過於工整,但對於馬戲融合當代戲劇而言卻似乎必要。因為這能相對簡易地呈現敘事性和各種隱喻,既讓習於欣賞戲劇的觀眾認識馬戲,也讓喜愛馬戲的觀眾發覺戲劇的不同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