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初選入圍名單揭曉!
由台新金控支持的台灣當代藝術大獎「台新藝術獎」,近日完成第十四屆入圍作品的評選工作。九位提名觀察人林志明、紀慧玲、孫松榮、郭亮廷、郭昭蘭、張小虹、陳惠湄、楊美英、簡子傑,全年度親臨展演現場、觀察眾議、每季獨立提名,同時在藝術獎專網ARTalks上撰文評論,去年2015年共提名122件,其中14件放棄遴選,計有108件進入初選作業,九位提名觀察人共同選出之年度十五組入圍作品為:
(依入圍者筆劃順序排列)
入圍作品 / 入圍者 |
入圍理由 |
女媧變身 / 差事劇團 |
本作品以彰化大城鄉台西村的劇場工作坊為形成背景的起點,針對台灣環境倫理進行神話寓言式的感性再現;表演文本貼近現實田野的取材與觀照,從pm2.5到女媧,延伸為荒誕鬼島的科幻想像,通過資深民眾劇場工作者的表演能量、臺灣民間「念歌」唱誦、類舞踏肢體語彙等,以及台西村民現身的證言發表,加上鏗鏘激切的現場音樂演奏,於破敗晦暗的半戶外觀演空間,共構出藝術創作與社會議題、劇場環境的多重關係下,一個有力量的佳作。 (主筆/楊美英) |
生命與靈魂,回家的路:王有邦個展 /王有邦 |
影像,在《生命與靈魂,回家的路:王有邦個展》展覽裡,表現成一個持續存疑的問號:持續維持它僅僅是不被證明、不允許被「證明了」、無法證明的生命、一個等待被確認的事件。展覽的製作巧妙的繞過紀實影像的倫理問題,將王有邦以生命時間投入的攝影,與他所專注的部落歸鄉行旅,摺疊出可觸可感的空間與素材;成功將紀實攝影與肖像攝影種種類型與美學上的侷限,轉換成行走於展場活生生的觀眾可蒐集的線索與文件,讓有關的想像從此展開。 (主筆/郭昭蘭) |
足跡X窮劇場《大世界娛樂場II》 / 窮劇場 |
高俊耀是難得具有魔鬼視野的創作者。2013年,他與莫兆忠聯合編導的《大世界娛樂場》,以速寫的筆觸勾勒出賭城的眾生相,捕捉了一系列澳門的諷刺連環畫。今年的《II》擴大格局,以賭場資本主義時代的人物特寫,呈現出市場競爭下的自我剝削,和在自我剝削的慢性自殺中,達到狂喜的地獄圖。尤其是歌隊的處理,從一開場步伐穩健的慢跑,到中段在崎嶇的過道上驚險的平衡,再到最終墜樓的意象,透過身體律動的具體改變,變奏出社會大眾的機械性規律,及至瘋狂的加速運轉,直到失速墜落。《大世界娛樂場II》用魔鬼附身的身體,譜成當代的地獄。 (主筆/郭亮廷) |
李明維與他的關係:參與的藝術 / 李明維 |
展覽內容相當豐富,展現「關係美學」類型創作和相關觀念性藝術的多元表現手法,力道深刻;提供觀者從公共開放空間到有限私密領域等多種藝術觀賞、互動的不同經驗方式,將「參與」落實於觀者與作品展演之間,與社會大眾建立良好溝通與情境;若干作品融入表演藝術、行為藝術的視聽形式與內在精神,更添展場深入淺出的藝術魅力、跨界統合的雋永意趣。 (主筆/楊美英) |
《長夜漫漫路迢迢》2015台灣國際藝術節 / 身體氣象館 |
西方經典如何需要我們,而不只是我們需要西方經典?這齣戲以巨大的力道做出回答。王墨林深挖尤金‧奧尼爾的書信、詩和日記,探測到原著裡、比家族幽靈更晦暗的國族幽靈,並且在劇場中,以死屋的空間感和著魔的身體性,堆疊出比家庭衝突更令人屏息的死亡感性。王墨林此番對於經典的詮釋,讓《長夜漫漫路迢迢》不只是家庭崩解的悲劇,不只是國族崩壞的寓言,更是這個資訊爆炸、感性匱乏的年代,一則集體沉淪的死亡紀事。如同奧尼爾透過這齣戲傾訴對家人苦澀的愛,《長夜漫漫路迢迢》也是王墨林給台灣的懺情書。 (主筆/郭亮廷) |
南風攝影展:台西村的故事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黃 旭、黃文山、劉德祥、鐘聖雄、許震唐 |
經營多時,是以探討台灣中部濁水溪出海口北岸彰化縣大城鄉台西村遭受石化工業污染問題的報導攝影為主體,並結合醫學及科學探究,抗爭紀錄片和証言劇場的綜合性佈展。出發點及創作風格平實感人,引起眾多迴響。展覽除了和台大公衛學者合作,進行科學研究以檢證污染的傷害外,亦和差事劇場合作,發展仍在進行的,由村民演出的証言劇場,展現了跨領域的社會關懷。主辦展覽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並提出博物館能對社會作出什麼樣的貢獻和改革介入的問題,探究「自然環境與人的互動」的問題,如何才不會留於抽象思考,而是「轉化成有血有肉的具體生命情境」。作為國家級單位,策展團隊並進行展覽層面的自我反思,發表有兩篇論文。 (主筆/林志明) |
洪就是紅:洪素珍特展 / 洪素珍 |
《洪就是紅:洪素珍特展》展出多媒體藝術先鋒創作者洪素珍從1980年至今的15件裝置代表作,以「紅色」為發想,串連出文化社會脈絡的各種轉變,題材豐富,媒材多樣,從早年以身分認同政治出發的錄像裝置,到晚近以紅線(「紅沈」、「紅源」)作為感性形式的抒發,纖細中有強大的塑形力量,至為精彩。 (主筆/張小虹) |
姚瑞中+失落社會檔案室(於亞洲雙年展): 〈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攝影計畫〉,2010-2014 / 姚瑞中 |
持續五年以上,為一深具社會關懷及並有實質政策影響力的長程集體計畫。此次於國美館2015年亞洲雙年展中的展出主體為其大量累積的檔案紀錄。展覽空間佈置為檔案室裝置,四排的影像由下往上陳列到接近天花板,並且有電腦檔案、政府書函、紀錄片、與官方會議等相關文件紀錄,加上以白色為主的高大明亮空間,產生令人震撼的氣勢。此一仍在進行的藝術介入及檢討公共資源運用的行動,在五年時間內除了藝術家本人外,共有二百三十位學生參與,生產五本專書,探討五百八十四個案例,並有三千四百頁、四千張照片及五十萬字的出版,實質影響政府思維與作為,成為台灣近年廣受國際矚目的藝術計畫。 (主筆/林志明) |
馬華文學劇場—《山瘟》(區秀詒) / 窮劇場 |
區秀詒的現場電影〈山瘟〉改編自黎紫書的同名短篇小說,動態影像與文字之間的轉換是核心議題。如何體現馬共作為禁忌史與暴力史的論題,成為兩種不同媒介對話的關鍵。小說敘述游擊隊長山神「溫義」的傳奇故事,野史與口述不停交錯,電影感十足。而現場電影則透過幾台投映機與底片的表演,加上檔案影像的投映和猶如影戲般的聲效部署,投影在牆上的動態影像顯得一片模糊不清,始終在焦點之外。此種創置意圖是非常顯著的:馬共史像是幽靈,在那裏又好像不在那裏,看著半島上的遺民,相互對視、相互凝望,它的可見仍在歷史畫外。 (主筆/孫松榮) |
麥克風試音─許哲瑜個展 / 許哲瑜 |
「麥克風試音」看似是許哲瑜以當代藝術為方法,聚焦在一位青年作家之自裁事件的創作,因而顯得議題性十足。然而,就如同藝術家的慣常手法,他總是在影像中插入手繪人物形像,將真實的角色代換為扁平化的卡漫人物,而我們之所以能夠獲知青年作家的死亡事件,也仍需透過媒體的轉譯,這種轉譯固然使得事件得以傳播,但對於逝去的生命而言,轉譯的過程卻也伴隨著更多的省略,於是這就像一種持續地經由再現而被製造出來的真實,就如同許哲瑜那經常讓人感到不安的手繪人物,在真實之外施行了彷彿額外的添加,添加的越多,我們也失去的越多,而他在這次的影像作品中,更首度地描繪了自己的形像。 (主筆/簡子傑) |
新編京劇《十八羅漢圖》 / 國光劇團 |
華麗又纖細,迷人又雋永,充滿符號與隱喻的當代劇作。敘事層面藉著一幅古畫的辨真過程,直刺真相與虛偽、真性與名利、市儈與藝術價值的高下,情節扣人心弦,層層布局,冷熱交織,微巨相映。故事底,更精彩的是情與物的纏繞,透過修補古畫,筆觸相銜,硯墨傳遞,情思相合,人間凡欲流洩於清寡女尼與弟子之間。《十八羅漢圖》以最幽微流轉、情牽意繫的「聲色微變」,為當代京劇美學打開了情物交疊的新感性型式。在表演體系上,體現戲曲本體韻味,在文學高度上,題旨崇高,辭藻繁麗,情意綿長。進出傳統與當代之間,《十八羅漢圖》渾然天成,延續古典品味,叩擊現代心靈。 (主筆/紀慧玲) |
橋下那個跳舞 / TAI身體劇場 |
TAI身體劇團《橋下那個跳舞》透過「林班歌」的傳唱,帶出城市原住民勞動身體的巨大能量,一方面承續著編舞者瓦旦.督喜對傳統祭儀「腳譜」的彙整與發揚,一方面揭露都市邊緣原住民勞工的集結與互持,不是直接的悲情控訴,而是透過身體動作去展現獨立與自由,透過踩踏去連結天與地的祖靈力量,成功創造出台灣原住民樂舞的新感覺團塊,令人激賞。 (主筆/張小虹) |
邊界敘譜:五十步的空間—拉黑子.達立夫個展 / 拉黑子.達立夫 |
在這次展覽中,拉黑子將過去的”颱風計畫”更向前推進,使個別的拖鞋和他的相遇都有一段故事記載。這些記載不只是用文字,也用簽字筆在糖廠古布疋上畫下當時遭遇的環境或它引發的意象。在這個被稱為《旅行》系列的展間中,除了這種個人與無名者另類相遇的文件之外,又加上族語錄音的古調吟唱,產生一種攝人的力量,令人徘徊良久。除了既有的漂流木雕塑、拖鞋這些檢拾素材,他這次個展也把素材擴大到海廢塑膠片和海廢玻璃。拉黑子將部落的神話傳說、個人經驗、對當代人類處境省思透過身體力行的田野工作交織呈現並成功淬練。 (主筆/林志明) |
聲活奇想小劇場《出入‧遊樂間》 / 出入游樂 |
投影紙幕是螢幕也是「樂器」,滿載玩具的三輪車是道具也是樂器,雨傘人是演員也是演奏者;沒有台詞,演員安靜「無聲」,只有樂器、玩具、日常生活器具所發出的聲音。從無到有,由團員作曲及演奏,配合導演、燈光的劇場設計,雖沒有具體的劇情,但視覺畫面的構建與肢體動作,與聲響串連成一段段詩意的畫面,卻自有其敘事性。充滿創意卻又不嘩眾取寵,展現出另一種型態的擊樂表演藝術,堪稱是在黑盒子小劇場中的一場小而美的演出。 (主筆/陳惠湄) |
牆上。痕Mailulay / 杵音文化藝術團 |
這是一齣關於悼逝與追憶、壓迫與反壓迫的敘事歌篇。一反原住民音樂常見的傳統表現形式,舞台上布置了一幕告別式場景,彷彿透過死亡的聯繫,口述與歌唱,族人記憶、家族情感、自我認同才得以訴說。然而,真實場景同時是:空缺的椅子(年輕人不在家鄉)、被消音的話語(只見影像,聽不見聲音)、試圖重建卻充滿塗抹、改寫、流徙痕跡的記憶;對比前景「國家的聲音」如此宏大,「不被聽見」、時續時斷的族語的聲音,暗示了原住民被剝奪的話語權。不僅是馬蘭部落天籟歌聲的傳達,「空缺的聲音」反轉為控訴壓迫的動能,《牆上。痕Mailulay》在聲音、身體及空間布署的強烈隱喻下,提出了一次委婉又嚴厲的政治批判。 (主筆/紀慧玲) |
本屆入圍藝術家(團隊)中,除了差事劇團、國光劇團、姚瑞中、拉黑子.達立夫等四位是再度進入入圍名單外,其餘十一組均為台新藝術獎成立十四屆以來首度入圍;不僅首度入圍者比例高,同時也是歷年來原住民相關文化議題作品入圍最多的名單,包括紀錄魯凱族好茶部落遷移史的《生命與靈魂,回家的路:王有邦個展》、TAI身體劇場闡釋游移於原鄉與都市之間原住民農民工身體勞動性與精神性的《橋下那個跳舞》、阿美族藝術家拉黑子‧達立夫個展《邊界敘譜:五十步的空間》省思環境關照中人與土地的當代困境、杵音文化藝術團以極簡及當代的劇場手法,透過馬蘭部落複音吟唱體現耆老生命刻度的《牆上‧痕Mailulay》。
此外,探討彰化縣大城鄉台西村遭受石化工業汙染問題的《南風攝影展:台西村的故事》以及差事劇團《女媧變身》證言劇場同時入圍;在地的他鄉關注帶來不同視野的作品如窮劇場分別以來自馬來西亞的高俊耀與澳門劇作家莫兆忠合作作品《大世界娛樂場》、以及同樣來自馬來西亞的區秀詒作品《山瘟》入圍;台灣與澳門共製,王墨林導演與澳門演員合作的《長夜漫漫路迢迢》重詮經典作品獲得注目;姚瑞中+失落社會檔案室2012年曾入圍的《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攝影計畫》再度以持續性的紀錄發表二次入圍;整體藝術性卓越的大展與劇作如《李明維與他的關係:參與的藝術》、《洪就是紅:洪素珍特展》、國光劇團《十八羅漢圖》,以及獨特風格的展演如《麥克風試音─許哲瑜個展》以及音樂劇場《出入‧遊樂間》均獲評審激賞。
十五組入圍展演作品將在三月下旬交由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三位董事代表石瑞仁、林曼麗、吳靜吉,提名觀察團代表林志明、紀慧玲,特聘委員阮慶岳、邱坤良、陳昌仁、陳郁秀所組成的九人委員會,遴選出五組得獎作品,將於北師美術館展出;六月初由包含國際專業人士所組成之決選會議,評選出年度大獎一名,大獎得主將於6月4日頒獎典禮現場揭曉。年度大獎得主獨得獎金新台幣一百五十萬元,年度入選四名,各頒獎金新台幣五十萬元,總獎額共計三百五十萬元。
圖一、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女媧變身》差事劇團
圖二、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生命與靈魂,回家的路:王有邦個展》王有邦
圖三、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足跡X窮劇場《大世界娛樂場II》窮劇場
圖四、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李明維與他的關係:參與的藝術》李明維
圖五、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2015台灣國際藝術節《長夜漫漫路迢迢》身體氣象館
圖六、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南風攝影展:台西村的故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黃 旭、黃文山、劉德祥、鐘聖雄、許震唐
圖七、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洪就是紅:洪素珍特展》洪素珍
圖八、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姚瑞中+失落社會檔案室(於亞洲雙年展):
《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攝影計畫》,2010-2014 / 姚瑞中
圖九、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馬華文學劇場—《山瘟》(區秀詒) 窮劇場
圖十、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麥克風試音─許哲瑜個展 / 許哲瑜
圖十一、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新編京劇《十八羅漢圖》 / 國光劇團
圖十二、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橋下那個跳舞 / TAI身體劇場
圖十三、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邊界敘譜:五十步的空間—拉黑子.達立夫個展》拉黑子.達立夫
圖十四、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聲活奇想小劇場《出入‧遊樂間》出入游樂
圖十五、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牆上。痕Mailulay》杵音文化藝術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