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術動態 / 混種現場 On Site 2013
收藏本頁
分享 | 瀏覽數: 3486

混種現場 On Site 2013

音樂X聲響X影像 【混種現場】邀你一起混個爽快!

主辦人/單位: 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藝術村營運部
活動類別: 音樂 , 展覽

首次展演日期: 2013-09-28    結束展演日期: 2013-10-06

關於展演:

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藝術村營運部繼2012年的「混種現場 On Site」活動,帶來國內外聲響視覺藝術家及獨立樂團,展開長達一個月融合音樂、聲響、影像的跨界藝術計畫之後,2013年再度推出全新的「混種現場 On Site2013,於9月28日至10月6日分別在華山大草原、台北國際藝術村百里廳、溫羅汀街區以及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舉行

延續去年首次舉辦混種現場的實驗性與概念,今年「混種現場 On Site 2013從開幕到閉幕,橫跨台北幾個重要的藝文地標,意圖以更自由、更無限制的方式融合出一個新的藝術品種,打破一般大眾對媒材以及表現手法的想像疆界。9月28日在華山大草原的開幕活動邀請了演出形式日趨多樣的台灣樂團,接續的柯智豪& Big Band大膽探索京劇表演、電子音樂、經典電影、現代劇場的「劇場演出」:《大演歌1.0》。晚間則邀請國際聲響藝術家同台演出,有善用圖形化程式編碼創作的法國團體chdh、使用豐富顏色和聲音變化創造綿密音景的義大利及西班牙雙人組Plaster&Lasal、利用計算能力製作和控制數量令人有強烈感受演出的日本團體Typingmonkeys,及靈感源自於街頭與生活、自行創造Beatjazz控制器,讓每個呼吸和動作都能變成有趣聲音的美國藝術家Onyx Ashanti,邀請民眾共感音樂、聲響、影像三位一體的變貌饗宴。

當聲響的演出越來越多,我們不禁想問,發生的頻率與其質感是否相等。從目前可見的幾種聲響演出類型出發,特別於9月29日、10月4日及5日三天晚上在台北國際藝術村規劃【聲響之夜】,引介國際上極具代表性的演出。如:剛獲得奧地利電子藝術聲音類首獎的加拿大藝術家Nicolas Bernier,透過聲音裝置Frequencies (Synthetic Variations)帶來結合光與聲響的冷冽震撼;以及由聲響藝術家姚仲涵和葉廷皓組成的HH,以不同於平面的聲音影像演出,將視覺轉為更具空間感的光,扭轉觀眾習以為常的空間感知。除【聲響之夜】,同時延續去年倍受好評的特別單元【混種工廠】,試圖對在地的藝術家提出更多的可能性與挑戰,進行跨種類、跨文化的思維對話及合作,期許在聲音影像的演出類型中,達到更深層的跨種相混。

如果舞台演出是璀璨的結果,那麼這些日常生活場域即是文化還有能量積累的起始點;創作的一切源自於生活,因此我們把混種現場拉回街頭。「混種現場On Site 2013」特地選了四個環繞在師大台大周圍的溫羅汀街區,也一直默默在累積蘊釀文化的場域:尖蚪、永樂座、立方計劃空間以及睡不著咖啡館,為其量身打造不同的混種實驗。我們邀請聲音藝術家黃鐘瑩、Sonic Deadhorse、Tunnel of Light,以尖蚪的餐點及場域作為發想,在10月2日及3日兩天晚上,用劇場的形式融合出一系列兼具聲響、味覺及視覺的佳餚;在永樂座的「你的字句,我的聲音」文字採集計劃,由藝術家應蔚民(夾子小應)與貍貓(潘韋儒),以聲音、樂曲之方式重新演繹於10月6日演出;而在睡不著的「音像大師工作坊」,及立方計劃空間的街頭演出,也同時重啟與場域的對話跟關係。

最後10月6日在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的閉幕,特別邀請以聲音、身體、空間、視覺、技術整合及科技建築相互創造了極限饗宴的法國藝術團體1024 architecture,將在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歷史斷面帶來亞洲首演經典作品「BOOM-Box」!利用十六公尺長八公尺高的鷹架,先將街頭手提式收音機的影像轉變成DJ轉盤,再將3D影像投射到鷹架上面,隨後再投射到建築物上,營造出更為抽象的虛擬世界,其重量級的音樂加上炫目的mapping影像,將為寶藏巖的週日晚間帶來視覺及聽覺上的強力震撼。除在一連串的戶內戶外的聲音結合影像的表演之外,今年也特別邀請了手_手團隊9月28日開幕以及10月6日閉幕當天,為我們帶來特別配合活動設計的創意市集,結合現場DJ的即興演出,讓觀眾可以在觀賞演出之外,也能享受一個悠閒又饒有創意的週末午後。

 

費用說明:
免費

活動地點:
台北國際藝術村、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華山大草原、溫羅汀街區

活動聯絡電話: 33937377#107    活動聯絡人: 孫小姐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
展演資訊搜尋

AR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