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摩爾古薪舞集 2013《umaq‧烏瑪》
主辦人/單位:
蒂摩爾古薪舞集
活動類別:
舞蹈
首次展演日期:
2013-11-16
結束展演日期:
2013-12-28
- 活動地點: 彰化縣員林演藝廳 活動地址: 彰化縣員林鎮大饒里中正路二巷99號
- 活動地點: 高雄市文化中心 至善廳 活動地址: 高雄市苓雅區五福一路67號
- 活動地點: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活動地址: 台北市中山南路21-1號
umaq是每一個排灣族人生時所來之所,也是死後回歸之處。
藝術總監│廖怡馨
編舞│巴魯‧瑪迪霖
演出│蒂摩爾古薪舞集 廖怡馨 許筑媛 楊淨皓 蔡清安 陳俐君
烏瑪(umaq)即『石板屋』的排灣族母語發音,
石板屋為早期排灣族先民別具特色的建築居所,
排灣族人隨著與外來文化的接觸,
對家屋意義有了不同的詮釋,石板屋遂成為排灣族人的象徵。
umaq是『家庭』『守望』與『祖靈』的棲居之所。
umaq是每一個排灣族人生時所來之所,也是死後回歸之處。
追尋排灣樂舞身體 形塑現代舞語彙
追憶 想像 發展
《umaq‧烏瑪》追憶著家與部落的深層文化意象, umaq詮釋了排灣族文化的核心,我們試圖重新架構舞蹈形式與音樂美學的想像,融合與交錯的藝術美學形式,充分展現了臺灣在地的藝術生命力與原創性,也試圖詮釋原住民藝術(Indigenous Art)的不同視角與多元豐富的層次。努力想像並積極嘗試從傳統樂舞的學習過程中,將排灣族樂舞一體的形式轉化成現代舞的肢體動作,或以歌入舞、以舞寫歌,這都豐富了表演者在舞台上的身體樣態。藉由反思經驗,重組對於排灣族傳統樂舞的根源及理解,過程轉換成多重對話的表演肢體,跨界實驗展演挑戰全新在地文化與原創性之演出形式,以離開劇情框導舞步的原則,累積發展出對原住民舞蹈肢體更成熟的表達意念,編舞家巴魯‧瑪迪霖與表演者共同思考下,發展追尋祖先與自我認同的探索,以排灣族傳統工藝木雕、陶壺及部落意象,大膽運用圖象記憶概念入舞,追尋排灣樂舞身體,形塑排灣族現代舞語彙,並創造出「原住民“新”舞蹈美學」概念;以排灣族傳統樂舞為核心價值,一方面展現了全新型態的原民舞蹈可能性,同時又不失去傳統舞步深厚的智慧與內涵,舞作中富饒對自身文化的認同與探索,情感如炙,餘韻深長。
演出製作群:
藝術總監 廖怡馨
編舞家 巴魯‧瑪迪霖
表演者 廖怡馨 許筑媛 楊淨皓 蔡清安 陳俐君
燈光設計 林育誠
服裝設計 蒂摩爾古薪舞集
技術統籌 秉冠股份有限公司
劇照拍攝/設計 阿鶴
圖像繪製 Reretan Pavavaljung
辦理單位:
指導 文化部、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主辦 蒂摩爾古薪舞集
演出 蒂摩爾古薪舞集
協辦 彰化縣文化局員林演藝廳、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贊助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臺北市政府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