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的曾在- 雪克個展」
活動類別: 展覽
首次展演日期:
2018-06-09
結束展演日期:
2018-08-05
「回到昨天也沒用,因為我曾是另外一個人」,經歷一番奇遇後的愛麗絲說[1]。
如果歷史離不開敘事書寫,意味著現實成為歷史的過程中,參雜了想像與虛構。當海頓‧懷特提出歷史建構的過程有如文學創作,將歷史書寫與虛構之間建立一種對照,文史的界線將被抹除。過去發生的事件在他眼中有如量子處於疊加狀態,唯有敘事者《觀察者》的參與才能產生意義,成為歷史。雪克在近年創作中挪用各種檔案文件作為敘事材料,試圖以電影書寫與敘事實驗的手段再現台灣的歷史經驗。從定義歷史事實的國際條約到大眾流行音樂,對她來說這些不同類型的檔案文件都同時擁有真實與虛構的性質,誘發敘事想像的興趣。
《回魂記》與《台北公園》這兩件肖像畫形式的系列影片,分別從臺灣電影與文學中提取角色,勾勒不同時代臺灣人的影像再現。透過這些來自電影或文學的虛構角色,我們可以觀察到臺灣社會與文化曾有的樣貌與精神;《隱沒帶》以臺灣獨特地理環境與地緣政治之間的類比關係為主題,與利用歷史檔案影像、國際條約與臺灣文學作為材料的《不沉的航空母艦》,不論是將那些從二戰以來定義臺灣現況的條約文字轉變成迴盪在火山口的人造畫外音,或是把二戰美軍轟炸左營港的歷史影像動態化,都是試圖轉化文本的閱讀方式,經由另一種感知路徑來描繪臺灣地緣政治與文化歷史。
在重新組織、敘述這些過去事件與虛構文本的過程中,就像是觀察這座島嶼曾經的存在,參與我們未曾親身經歷過的歷史。那麼,應該要問的是這些過去的事件和我們的連結是什麼?它們是怎麼成為建構我們知識體系的基底?又如何影響現下時空的我們?
---------------
雪克以電影書寫(cinematic writing)作為藝術實踐方法,透過利用影像的造型性,解放聲音與影像的詮釋空間,遊走於虛構與非虛構的界線,企圖實驗敘事形式的可能性。為抵抗電影再現體制的僵化,除了以攝製作為手段,她也嘗試不同媒材與作品展演方式。近年創作多關注亞洲地緣政治歷史,多次國際駐村交流經驗,作品曾在法國、泰國、韓國、日本、美國等地展出。
個人經歷
2017 Re-Re-positioning the Present (重定現下, ISCP, 紐約, 美國
2016<回魂記>Return,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臺灣
Group Shows
2017 Order/Disorder (秩序/無序), Post Territory Ujeongguk, 首爾, 韓國
當代一年展, 花博爭豔館, 臺北, 臺灣
2016 퇴진하라_Step Down (下台), 首爾衿川藝術空間, 首爾, 韓國
MONO X: Children on the edge of itchy-tectonics, 紐約, 美國
台北雙年展, 台北市立美術館, 臺灣
2015 混種現場:Pop Up Studio, 臺北, 臺灣
2014 THIS EVENT WILL BE LIVE STREAMED !!!, Bains Connective, 布魯塞爾, 比利時
2013 Buddleia ! (cri de guerre), Jardin Partagé Ecobox, 巴黎, 法國
2012 De l’eau pour les oiseaux et les serpents, Gallery YGrec, 巴黎, 法國
Final Set, Malakoff市立藝術中心 La Maison des Arts, Malakoff, 法國
Toom Fa, 藝文替代空間 Reading Room, 曼谷, 泰國
Toom, 湄公河畔公園, Nongkhai, 泰國
Jungle Topic, Gallery OHL&Co, 巴黎, 法國
Ping-Pong, Malakoff市立藝術中心 La Maison des Arts, 法國
2011 “Jiw Jaew Jor Lok”(小.酷.鑽.世界), Kadist Foundation, 巴黎, 法國
影展
2018 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Berlin, 巴黎, 法國
2010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700IS, 冰島
2006 鹿特丹國際影展 Rotterdam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