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 離線瀏覽
主辦人/單位:
鳳甲美術館
活動類別:
展覽
首次展演日期:
2018-10-20
結束展演日期:
2019-01-13
活動地點:
鳳甲美術館
活動地址:
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166號11樓
離線瀏覽展覽簡介
網絡社會中的資訊流通,繼承了資本主義的高速及彈性,不論智慧手機、電視、電腦均整合在以網際網路作為運作平台的顯示媒介,並藉著創新的科技物整合了資訊內容、瀏覽的物質性介面。在這樣的狀態下,影像的生產到觀看過程所經歷的多重技術聚合,亦受為數龐大的仲介者與參與者的相互影響,進一步孕育出了動態的整體秩序。而網絡化技術的擴散,就好像類神經網絡一般,實質地改變了我們對經驗、權力、歷史與文化生產過程中的操作和結果,徹底動搖了以固定空間、時間、地方、國家為基礎的組織概念及形式,其所顯現的導向是以「流動」的權力為第一優先,這不僅加速著資本主義的演化並改變了資本市場之性質,同時也以極快的速度在更新自身,而生產出了即時運作的全球化活動。網絡社會的開放式結構有著跨越時空向度的延展性質,因此「用戶」無論由哪個方向接近,都會是開放端,只要能夠在網絡中流通並消費著相同的溝通符碼,就能整合入新的節點,開拓未知的網絡,而用戶在網際網路協定裡的真實身份,其實是一串由數位代號所定義出來的「位址」,因此用戶未必是人,它也可以是一台機器。網絡化讓網際網路中用戶的訊息生產、使用與意義建構產生了質變,關鍵不單是文本敘事如何生成,反而是在了雲端資料庫與訊息文本的複雜關係中。這樣的轉換過程,正是本屆錄像雙年展所關注的影像特徵,它在雲端資料庫與敘事之間的競合關係裡,產生了百科全書式的影像文本;顯現在真實-虛擬的影像交界中,用戶對生活經驗的再編碼與認識;以及在由雲端、機器、用戶群所建構的網絡社會中,如何進一步應用經驗和知識,以延伸在人類社會不同網絡間的動態關係。在這架構下,影像中的物質承載不再扮演傳統錄像藝術脈絡中的工具性角色,它是反思網絡社會的跳板,也是「離線瀏覽」中藝術家創作與行動的一環。
「離線瀏覽」並非著眼在網際網路於上線(on-line)與離線(off-line)的功能性詮釋,更非二元論式的要我們決定離開或留下,它所試圖探討的是,當我們在使用由網際網路所搭建起的平台時,如何在我們身兼生產者/使用者/消費者的用戶身份下,思考個體生產與網絡的結構關係,並將網絡社會中的技術工具觀轉換成一種媒介觀,以資訊的逆向生產來滲透數據進而影響演算的物質性基礎。這當中的關鍵是,網絡化技術並非單向地由社會所決定,更多是藉由其中用戶的參與所形構成的網絡世界觀,而如何瞭解這股技術的力量,不被這力量所挾持,正是本次離線瀏覽所思考的策略。
開放時間
每週二至週日10:30–17:30
每週一及農曆春節休館
免費參觀,歡迎五人以上團體、學校預約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