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肇彤金屬創作展
參展藝術家:陳肇彤
開幕時間:2019/03/02
展出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主辦人/單位:
金車文藝中心
活動類別:
展覽
首次展演日期:
2019-03-02
結束展演日期:
2019-04-28
活動地點:
金車文藝中心
活動地址:
台北市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展覽日期:2019-03-02~2019-04-28
參展藝術家:陳肇彤
開幕時間:2019/03/02
展出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綻放 時間留下的那抹痕跡
藝術創作的形式有許多不同方式,不論是平面、立體或是裝置,能找到適切的媒材型式來創作,必能直接傳達出想法與內容。陳肇彤與大多數的創作者一樣,走在藝術的道路上,回想童年的自己,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喜歡拆解不同的物件,或許無法完整組裝回來,如此對於手做的感受,藏在身體的每個角落。接觸過平面繪畫、木雕、金屬雕塑等媒材,最終找到一種最適合現階段表達想法的媒介,對他來說藝術創作不受限於任何一種媒材,最貼切的表達就是最好的創作方式。
「力」的多種樣貌
創作中,陳肇彤透過氣球、紙板、布料這幾種元素來凸顯力的展現。他想表現自己階段性的演變,從雕塑中力的變動狀態的展現,開始發展自己的脈絡,從剛開始單純的鐵架,搭配上其他媒材,如:氣球、紙板、布料,來展現力在時間中作用的過程。在大型立體作品的產出過程中,多少都會發生一些身體上微小的傷害,從自身閃到腰的感受,了解力與承載對自身的影響及重要性,然而在癒合復健的過程中,一點一滴的修補復原,就像是時間性的身體雕塑,因此在傷勢漸緩後,逐漸會注意到工作中身體的姿勢 這正是身體在與現實的力量抗衡雕塑實體存在於一空間中,勢必會受到地心引力、大氣壓力的影響,對人來說,這些力量已是再習慣不過的事情。
他認為氣球就是一個很好表現力量的物件,可以直接的將擠壓的狀態展現出來。另一方面 也藉由力量擠壓變形,讓力量來撐出屬於自己的空間。對創作者來說,他把氣球比喻成人體骨頭間的軟骨 這
是個不可或缺的間隙空間,藉由這個空間的擠壓、緩衝,來調節人的行為動作。似乎也暗示著創作也是作者自身的調合劑。
作品當中除了上述的媒材之外,創作者陳肇彤為將張力的部分留存並加以強化,使用鏡面不鏽鋼,鏡面不鏽鋼在造型上雖然是一種永恆性的展現,但未見本身反射,卻充分了反映時間的當下,如此新嘗試下的收穫,往往是創作者無法預期的結果。
時間的永恆
關於創作的過程,陳肇彤提到自己在這當中有很多懷疑和不安,每次都會讓自己嘗試一點新的表現方式,不斷在作品製作過程中改進和延續,這樣的方式讓作品不斷的衍生出不同的創作內容,卻也都不脫離他創作最中心的雕塑概念。本次的展出他將創造出一個軌跡的狀態,從時間性的變化,不鏽鋼的永恆,再帶到氣球的破滅及最後的消逝,將如此變動狀態透過不一樣的展現,帶給觀眾不再是單純的雕塑物件,是延續一種在靜止當下的力與美。
作品<姿態#10>為不鏽鋼氣球作品透過金屬條支撐往上收緊,夾住正要往下掉落的氣球,這樣的視覺觀感會使人感受物件往下掉 讓人感覺到是下面不鏽鋼的重力往下垂墜,這對陳肇彤來說是相當重要的轉捩點 他談到這件作品在剛完成時 自己並沒有相當喜歡,甚至還有一點小失望,不過最後在加上鐵架後覺得出現了嶄新的面貌,也慢慢的接受他的狀態,也從這個作品裡面發現到,不鏽鋼的反射與映射空間的狀態,相當符合自己想傳達的想法,也因這些特性,讓不鏽鋼氣球有飄起或落下的感覺。
創作靈感從何而來
在陳肇彤自己的創作靈感中,生活佔了相當篇幅的比重,生活的遭遇、身體的變化、遭遇的困難等都累積在自身當中,他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很容易述說自己的人,所以都會用比較間接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創作中的養分有一部份是來自於作品本身,從這件作品看到那些不足或可以延續的地方,然後發展成下件作品,然後有一部份來自別人對作品的反饋,有時候會有一些自己完全沒預料到的新發現。對現在的他來說,有一部份的養分是來自於文學,文學也是另一種方式的創作,可以從別人那看到不同觀看和思考的模式。
對於展覽他想傳達的並非是很固定的單一概念,反而是一種時間的狀態,時間性、流動的、軌跡般的狀態。從許多不同的角度觀賞作品 會有不同發現,創作出來這些多樣貌的狀態,可能也是他自己跟作品、無法抗衡的現實間拉鋸的過程,一個轉變的過程。希望觀眾能在看過本檔展覽作品後,將自身的感受反饋給創作者,因為每個人的生命經驗都不太相同,所以不同的思路也會擦出不同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