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瀏覽數: 2365

烏鬼

主辦人/單位: 台北當代藝術館
活動類別: 展覽

首次展演日期: 2019-01-26    結束展演日期: 2019-04-14

活動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關於展演:


策展人

黃漢沖

 

展覽簡介

烏鬼,番國名,紅毛奴也。其人遍體純黑,入水不沉,走海面若如平地。

                                               ―《臺灣志略》(1738)

恐懼具有驅動性,它驅動著人類最根本的直覺,誘發腎上腺素的產生,也使人類因防衛和安全的需求,劃分出領地邊界的內外範圍。人們在面對未知與潛在危機時,常將內心的恐懼與不安幻化成各種魑魅魍魎的傳說,區隔出人域與鬼域的模糊地理。鬼魅也常用於指稱外來者、蠻夷等非我族類,如「烏鬼」被指稱為16、17世紀跟隨歐洲殖民者來臺的東南亞奴工、鄭氏王朝的印尼班達島奴兵、被荷軍滅族的小琉球原住民、非洲黑奴等。從這個角度切入,鬼魅可說是不斷出没在東南亞的口傳故事、藝術和影像脈絡之中,因為它幫助我們形成對「自我」的認知,它化身為外來者的身影與侵略性的物種等,隨著不同的目的與心理機制,在無數人口中不斷變異,幻化成形。

「極端政治理念的闇影」不再只是徘徊於政治場域的邊緣,它已成為其中心議題。這類鬼影幢幢的東西,猶如在某個遙遠的過去之邊緣、在當下事件的之外,向我們頻頻招手,而這些鬼魅所揭示的正是我們日常生活行為及習慣中,潛在而延續的帝國邏輯及傾向,殖民仍在發生,它並不只是歷史。同時,也因為我們此刻的存在,尚未脫離殖民的遺緒,我們之所以能夠理所當然地活在現代,正是因為我們自認已將過去抛諸腦後。「烏鬼」這個展覽之中的魑魅魍魎,除了無腳鬼、食人虎、偽神祇,也包含了時代的他者,如外來者、移民、異教徒、酷兒、甚至是不可見與失能的被統治者。

我們活在這個生人世界,不僅僅被過往的魅影糾纒著,它同時也是個更為蠻荒的場域,充斥著前殖民時期古老的鬼魅和仍然埋藏在當下的未來幽魂,在這樣的時刻,人和非人之間的區別—包含那些自然的、獸類的、技術的—都混合成一道衍生性的綜合光譜。然而,我們對非人的恐懼會自我調節,並且因理性知識而緩和,抑或演變成更嚴重的恐慌?究竟是誰指出了這些闇影?未來的鬼魅故事為何?而「我們」又將成為什麼?


參展藝術家

Abdul Abdullah 阿卜杜拉
Anne Samat  安妮沙末
Cassie Machado 凱西.馬查多
Chi Too 陶志恆
Chitti Kasemkitvatana 吳松吉
Chris Yeo  (Yeo Siew Hua) 楊修華
Ding-Yeh Wang 王鼎曄
Enzo Camacho & Amy Lien  恩佐.卡馬喬&連潔
Hilarie Hon 韓幸霖
Jakkai Siributr 賈凱.斯里布特
Liang Ting-Yu 梁廷毓
Minstrel Kuik 郭靜潔
Nipan Oranniwesna  尼潘.歐拉尼維
Norberto Roldan 諾爾貝托.羅爾丹 
Siki Sufin 希巨蘇飛
Tan Pin Pin 陳彬彬
Timoteus Kusno 堤莫斯.庫斯諾
Vuth Lyno 烏茲.里諾
Wei-Li Yeh 葉偉立
Yan Chung-Hsien 顏忠賢
Zarina Muhammad 莎琳娜.穆罕默德
Zulkhairi Zulkiflee 族卡里.祖琪基


  

相關評論

「烏鬼」能不能寫自己的記憶? --- 鄭文琦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
展演資訊搜尋

AR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