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車文學講堂︰舟動《無恨意殺人法》:世上真的存在不帶恨意的殺人嗎?
活動類別: 其他
首次展演日期:
2019-07-27
結束展演日期:
2019-07-27
【金車文學講堂】
時間︰2019/07/27(六)14︰00-16︰00
講師︰舟動
講題︰【《無恨意殺人法》:世上真的存在不帶恨意的殺人嗎?】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電話︰02-25628629#13
報名網址︰http://www.kingcarart.org.tw/index.php
資料提供/舟動
文章整理/芷慧
學而有術
「船舟原先於大海上漂泊,遇上陸地,停泊後,開始撼動地面。我想,人一生就是無方向的漫遊,如同船在海上漂搖,沒人知道自己真正存在的目的,但偶爾可能找到一塊陸地,可在那塊土地上施展自己的才能。」當舟動被問及筆名之由來,他是這麼回答的。出身於醫學院生物系的舟動,在大學期間接觸了英文補教業,他同時投入英語相關研究,且兼職學術論文翻譯、錄音、雜誌編輯、教材編彙、合作寫書等工作,近期更與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成員合譯《推理寫作祕笈》一書,甚至於近年成為鏡文學旗下的簽約作家之一。細數過往經歷,舟動笑稱自己有些「不務正業」。「不過不是不學無術,而是『學而有術』,並且持續精進中。」舟動說。不過也正因為他大範圍汲取各方知識理論,使得他總能跳脫制式創作框架來創作屬於台灣的推理小說。
廣納來自四面八方的資訊是舟動的創作靈感來源。這也是為何他以下面這段文字形容自己︰「我是一個懸疑推理類型的小說創作者,目前企圖持續書寫具有知識性及探討社會、人性方面的議題,希望自己能透過懸疑、推理這種文體,帶給大家更多具有知識性及思考性的內容。」舟動希望讀者在閱讀自己的著作時,能同時獲取「知識」、擁抱「娛樂」;他冀望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獲得實質的知識回饋,不僅僅是娛樂而已。
《無恨意殺人法》
「全天下沒有一個父母,願意花費二十年去養一個殺人犯。」在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李曉明的媽媽忍著悲痛說出這句話,即便是隔著螢幕的觀眾也能感受到身為殺人犯父母的無奈及心碎。無差別殺人,指的是「非因情、財、仇、性等動機,不選擇被害人,也不刻意選擇時間、地點所執行的殺人事件」。近年來,在台灣發生的幾樁重大無差別殺人案,引起了舟動長期的關注。於是,他將文字轉化為力量,藉由著作引領讀者去探討界線模糊不清的「無差別殺人」,並企圖扭轉一般人對於殺人犯處置的刻板印象,為的是希望大眾能更加理解社會事件背後的種種因果,而非如追求時效的媒體只著墨於無差別殺人事件的表面——以真實社會事件為藍本的《無恨意殺人法》因而誕生。
堅持「在地化」創作原則的舟動,希望能以更為精煉的文字去描述小說中的環境和氛圍,引導讀者以最快的速度進入他的小說世界,《無恨意殺人法》一書即以高雄作為小說故事背景。西子灣空氣中瀰漫的鹹鹹海風、白色貝殼外型的哨船頭公園以及城市光廊的街景都在舟動的小說中出現,讀著小說,不僅能徜徉於舟動的文字世界,也勾起了高雄人對於家鄉的記憶。
「難道你不想藉此了解無差別殺人者真正的犯罪動機嗎?」鍾宛晴對律師余雲智說。小說中,雲智接下一樁遊樂場隨機殺童案,一夕之間,社會輿論、親友的不滿如排山倒海襲來,雲智背負著被害者家屬及隨機殺人案辯護律師雙重身分,又該如何調適自身複雜的情緒、應對社會大眾的謾罵?「如果我們能多重視這些環節,監督政府做好更多事情,或許不只無差別犯罪,同時也能防範更多罪惡的發生吧!」舟動借書中角色之口告訴社會大眾,一樁社會事件的發生,絕非偶然,而是社會防護網重重疏漏之下的一筆遺憾。
於新書《無恨意殺人法》後記中,舟動寫下︰「我希望,藉由小說的戲劇性及娛樂面效果,能加強讀者對於某項社會議題的深入了解,比如說看待一樁社會案件時,讀者在給出評判前是否能先主動蒐集相關資料,從各種確切的資料中進行多方角度的思考,並且不單為媒體片面的資訊所餵養——此即是我書寫本作的重要目的。或許,讀者可從各項資料中尋得並推理出作者未見的事實,逐而逼近事件的真相也說不定。」
The Fourth Estate 第四權
藉由多方看待事情的角度,帶給讀者更多不同的閱讀感受,是舟動持續創作下去的動力。「我不希望大家只有從單一管道(媒體的角度)去看待一樁事件。甚至是在看待社會議題前,能主動並廣泛蒐集各種資料,且從各種資料中進行多方思考,別被片面資訊蒙蔽雙眼。」他說。勇於踏出同溫層去觀看、理解與自己相異價值觀的世界,並從中認識並思考,這不僅僅是多一份理解,也添一份包容。
提及下一本小說的問世,舟動僅透露將以社會案件作為題材,期盼舟動之後帶著最新力作跟所有書迷分享,也歡迎喜愛他的書迷朋友一同參與舟動於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的講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