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上與形下的徘徊──簡學義的空間美學展演
建築不只是日常生活的容器,它更是文化活動的場域與精神共鳴的載體,出入於形上與形下之間。
主辦人/單位: 人文遠雄博物館
首次展演日期:
2019-06-25
結束展演日期:
2019-12-01
詳細時間說明:
10:00-18:00 週一休館
活動地點:建築文化館
地址:新北市汐止區新台五路一段97號4樓
關於展演:前言
路易斯.康視建築為「可度量」的物質和「不可度量」的結合,他用「靜謐」這個字代表「不可度量」的事物,用「光明」這個字代表「可度量」的事物。他説建築即存在於「靜謐與光明」之間的門檻處,他認為偉大的建築開始於對「不可度量」的領悟,然後把「可度量」的當做工具去建造它,而當建築物完成,它又將帶領我們回到當初對「不可度量」的領悟中。
簡學義所指「形上與形下」即是不可度量與可度量的關係。
他說明:「建築不只是日常生活的容器,它更是文化活動的場域與精神共鳴的載體,出入於形上與形下之間。」
此次展覽,利用「極簡」與「空無」,「人文」與「構築」,「建築」與「場域」,「人為」與「自然」四組面向傳達簡學義的美學,並以「抽象視覺」手法表現出建築在形上與形下之間的具體關係。
展覽介紹
「極簡」與「空無」
「『空無』是『極簡』,但『極簡』未必是『空無』。」「空無」是簡學義大學時期所學的「極簡」進一步的深化與提煉,從「物自性」(極簡)的探討,到「心自性」(空無)的追循。「空無」代表的是無限、萬化、自然,是表象以外的世界,建基於純粹,卻與複雜處於共生關係;充滿奧秘,少少元素竟能衍生最豐富的可能性;是建築師將其所要傳達的意念簡化到極致,透過構築的物件,形塑出富有深奧意涵的「空性」場所,超越物質的存在,直搗心靈。
「人文」與「構築」
「構築」是一種基本元素或表達內容的載體,是自然且必然的存在,是支撐建築的必要物質、材料與結構,為具體、可量化的形下之物,有時內隱、有時外顯,與形上的「人文」之間存在著非常微妙的平衡關係,一個多、另一個即少,其多寡比重關乎於建築師的經驗傳達。
「建築」與「場域」
「『建築』的目的在於建構人類生活的『場域』,此一『場域』是人類文化追求的沉積」。「建築」是人類生活、心靈的容器,「場域」則可比擬為空性的舞臺,「場」代表的是空間的能態,正因有人、空氣、陽光的流動,空間即產生韻律,才能形塑出深具精神涵意的建築形體。
「人為」與「自然」
分兩面向探討,建築的構築是人為的行徑,但追求的應是一種平行於自然的秩序,以一個涵容大地對人與自然的慈悲心情,讓建築回歸於自然的本質,也因為源於自然,才能創造真正的感動。從另一個角度思索,建築的構築也歸屬於自然,因為它是人類發現而非發明的工法,是上帝的言語,人類只是透過效仿來趨近自然、上帝的旨意。
展覽呈現
在約13公尺×8.5公尺×3.2公尺的黑盒子空間中,以一組由11座箱體單元構成丶長約11公尺仿如飄於空中的影像裝置撥放著建築影像的光影,光即建築的媒介,而此一裝置即構築的呈現。
暗黑的牆上印記亮黑的文字,藉由影像裝置的光影浮現丶耀動,其間兩側水平流動的白色光帶,影像文字移動,敍事丶敍詩丶敍空間丶敍建築。
參觀者在黯黑空間裡,依隨著平行流動光帶遊走,資訊流從小黑盒擁向閱賞者,充塞在大黑盒的空間,徘徊其內的你我,或可體驗「形上」與「形下」的美學哲思如何縈繫於心吧?
*觀展前,請先詳閱空間與情意的纏鬥
費用說明:
免費
活動聯絡電話: 2697-1111分機117 活動聯絡人: 陳至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