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間凝視─科技藝術特展
主辦人/單位:
新竹市政府
活動類別:
展覽
首次展演日期:
2019-07-11
結束展演日期:
2019-09-29
詳細時間說明:
2019/7/11(四) - 9/29(日) 10:00-18:00 (免費參觀,週一及民俗節日休館)
活動地點:新竹241藝術空間
地址:新竹市中央路241號6F
關於展演:【潮間凝視─科技藝術特展】
▶ 展期|2019/7/11(四) - 9/29(日) 10:00-18:00 (免費參觀,週一及民俗節日休館)
▶ 地點|新竹241藝術空間(新竹市中央路241號6F)
▶ 客座策展人|羅禾淋
▶ 參展藝術家|陶亞倫、林照真、林經堯、陳依純、黃致傑、蔡遵弘、劉邦耀、周巧其、藍苡珊、有電互動
---
如果科技與自然生態是一種二元對立的關係,當科技高速發展之時,自然必定朝向崩壞的未來。然而人口密度與日俱增,由邊陲朝向中心發展的同時,為了應付大量人口的生活需求,科技成為唯一的手段,人們已經無法脫離科技化的生活模式,如不可逆的科技身體,驅使我們習慣拿起手機連結雲端,但人的生物本能,不斷想回歸自然,使其在科技與自然之間拉扯。從「生態倫理學(ecological ethics)」的觀點來思考,人雖歸納進自然生態系中,但人卻和生態對立,科技又是人所製造的產物,在上述關係中,從而推論出科技與生態是彼此對立的。以「人類世(Anthropocene)」的觀點看待人與科技,人類文明改變整個地球的生態與地質,以改變是不可逆的狀態,因此人與自然要怎麼透過科技找到平衡點,將是人面對生態永續的關鍵問題。科技將是手段,如何用科技重新建構自然,使人與生態共存,是近年環保意識高漲最重要的命題,當科技與自然並非二元對立,而是相輔相成之時,人們才可能從馬克思提及的「第二自然」,逐步走向「人造自然」下的「後第二自然」,假設未來的科技將與自然共生,那人與科技也將近乎共體。
在此我們假設了「後第二自然」的重要性,人與自然在二元對立下又需要進行共生,「人」、「自然」的二元狀態可比擬成「陸地」、「海洋」,彼此雖牽引對方生態上的變化,但又因為彼此的變化擁有「開創的可能」,「陸地」與「海洋」這之中的接觸點即是「潮間帶」,潮間帶如同二元關係下的共生之所,除了緩衝海浪沖刷陸地的力量,也孕育出豐富的海邊生物。類比「後第二自然」是另一種循環狀態下的「潮間帶」,人、科技、自然就如同海浪因引力潮汐所產生的「潮間帶」,雖改變了地理環境,但又持續與生態共生,而這個等待潮起潮落的過程如同是一場「潮間凝視」。
展覽「潮間凝視」,以「後第二自然」為命題,試圖找尋人與自然在二元對立下的共生方式,在科技不可逆的文明發展之後,人要如何透過科技與自然拉扯。展覽邀集不同世代的藝術創作者,用自身的角度觀看科技與自然如何生態永續。在此回應馬克思的第二自然,設定了兩個子議題,分別是「自然的人化」與「人的自然化」,進行展覽上面的探討。「自然的人化」子題中,其觀點呼應人類世的於人在自然生態中的「遺留物」或「影響」,雖其觀點可能是惡化與「負面的」,但也讓人對於「如何與自然共處」找到方向,如蔡遵弘的作品《呼、視》,使空氣污染的嚴重透過AR視覺化,讓人們更有感覺;陳依純的作品《明日孤城》,以影像語彙述說末式預言,思考溫室效應的問題;藍苡珊的作品《投資首選》,談論資本世之下,人對於金錢的追求與建築改變生態地貌的問題;林照真的作品《海造的風機》,透過台灣首部VR新聞,講述複雜的台灣能源政策,思考人如何在能源需求下與生態共生。「人的自然化」子題中,將討論「科技」、「人造」與「自然」,在此呼應第二自然的觀點,並找尋科技下對於生態自然的理想期望,此期望是「正面的」,也是科技發展下,人與自然企圖找到的平衡點,如黃致傑的作品《Surface》,用動力的氣壓與薄膜材料相互牽引,模仿生命系統中的細胞組織,擬造了一個人造的生態運動;林經堯的作品《未來家庭》,以AR的方式展示與預言未來在家中養殖景觀水族箱的可能;劉邦耀的作品《每秒12位小朋友》,與敦化國小的學生合作之計劃,一分鐘的動畫是由720位小朋友的畫作組成,宛如720位小朋友共同創造了一個影片中未知的虛擬空間;陶亞倫的作品《國美館No.1》,以沉境式VR的方式,創造了一個任意門,讓觀眾帶上VR設備的同時進入另一場域;有電互動的作品《生息》,偵測人的呼吸,在虛擬世界產生對應的樹木,達到人的生息與虛擬的生息吐納合一;周巧其、胡悠揚的作品《Biosignal_Syn-thesasia》,以科技的方式讓人與植物產生觸覺上的共感,思考人與自然是否可以更直接的連結在一起。
展覽邀請的藝術創作者,使用「科技」為媒材,透過體感互動、AR、VR等科技,進行藝術創作,透過「自然的人化:反思」與「人的自然化:期許」,探討如果「後第二自然」,是目前人與生態共生的目標,那不同世代的藝術創作者,如何透過科技藝術創作,重新觀看自我成長的這塊土地,再一次的思考科技與自然之間的共生。
活動聯絡電話: 03-5337687 活動聯絡人: 241藝術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