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俊佑 - 金屬雕塑展『堆疊過往的未來』
主辦人/單位:
金車文藝中心
活動類別:
展覽
首次展演日期:
2019-09-07
結束展演日期:
2019-11-03
詳細時間說明:
09/07(六) ~ 11/03(日),11:00 ~ 18:00
活動地點: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關於展演:
卓俊佑 - 金屬雕塑展『堆疊過往的未來』
展期:2019/09/07(六) –2019/11/03(日)
開幕:2019/09/07(六)14:30
時間:週二至週日 早上11點至下午6點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電話:02-2595 9650
官網:http://www.kingcarart.org.tw/?opt=exhibit&hall=2&id=314
▌堆疊過往的未來 ▌
燒熔的鐵片是過去進行式,堆疊出的浪花如未來的指向。卓俊佑以『破片』踏出屬於自己的浪花。
海。浪
前往苗栗通霄的途中,濱海快速道路蜿蜒而視野遼闊,風力發電機在沿岸旋轉著,卓俊佑在苗栗家中的工作室由倉庫改建而成,離海岸不到一百公尺「海、風、浪」是伴著卓俊佑長大的自然環境,也構築了他創作的元素。兒時父親從事機械相關工作,螺絲、磨砂機以及家裡的務農機具,是他對於金屬的最初印象。
走出工作室路過左右邊的小農場,幾公尺便可以走到海堤邊,天氣好時卓俊佑便會與家人到海邊散步,海與浪花可以說是伴他成長的一部分「在房中埋頭苦讀的時光;或是夜半無法入民的時刻,只要往外便可看到廣闊的海,那是一種寄託在海上的自由。」
柔軟中的堅強
卓俊佑從小就喜愛繪畫,國高中進入美術班就讀,對於自己頗有要求的他,在升學體制下努力精進學科與術科,然而在求學過程中難免遇到不盡理想的時刻,這些挫折都轉化為他將來創作的伏筆。大學進入國立屏東大學視覺藝術系就讀(前身為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系所以培訓教師為方針,課程與著重創作訓練的藝術院校大相徑庭,讓喜歡創作的卓俊佑在大學四年間,除了學校基本課程更著重於尋找課後的自學資源。
大二進入造型藝術組,因大三立體造型的裝置藝術課認識了廖義孝老師,也因此接觸到電焊鐵雕,卓俊佑很感謝廖老師當時讓他到去工作室幫忙與創作。在大學時期他便開始投比賽,畢業製作〈柔軟中的堅強 ─ 浪〉為〈存在過往之中的未來本質〉系列作品的第一件作品,入選2017「臺灣美術新貌獎」。該件作品以建築鋼筋與鐵為材,不使用機具以自身的力量凹折出如捲起浪花般的柔軟曲線,十分考驗體力。
在大學畢業後思考未來走向,卓俊佑對於創作仍充滿熱情與企圖心,他檢視畢業製作當中的「方盒」,其意象是「他自己」也是「觀賞浪花的過程」又像是「浪花本身」這樣三種狀態的循環流動。反思的過程燃起他對於「浪」系列的延伸意識,決定在屏東大學繼續攻讀研究所,而他表示研究所與指導教授討論專題的過程中受益良多,藉此將自身創作脈絡梳理出來,以更具系統性方式進行創作。
希望與破敗並存
人的生命不免出現低谷,卓俊佑提到自己在低潮的時期接觸到金屬雕塑,對他來說金屬有種莫名的吸引力,看著金屬雕塑總能使他感到心靜沉穩。而不同的金屬擁有不同的特性,銅熔點低、不銹鋼擁有美麗的光澤、而鐵易鏽蝕的特性使其充滿不可預期性,是更加有趣而多變的媒材,因此他創作選用鐵為材,以鋼筋進行凹折加上鐵片再進行燒熔。
創作的每個步驟因身體的勞動與感官刺激,儲存著不同的記憶:「切割鐵片所產生的噪音與火花四濺的過程使他抽離自我,專注於當下,隔離現實世界的煩憂。」,「焊接的過程中,透過護目罩所看見的焊點是有節奏的亮光白點,使他感到放鬆。」而作品中燒熔過的鐵片,他稱之為「破片」,「每個熔融的洞都是一種儀式,燒熔的過程有強光有黑濁,機具的強光象徵著希望,而熔完的黑色如生命中的挫敗附著於鐵片上。」
藉由破片的堆疊產生金屬的浪花,潛意識裡卓俊佑將生命當中印象最深刻的海浪刻劃在創作中。而他對於創作和人生觀也有著屬於自己的浪花形式,對他來說「燒熔孔洞是一種對於挫折與失敗的紀錄,每一次的傷痕累積堆疊為破碎的形狀,成為近似浪花的樣貌。這些金屬各自的意義不大,卻因為重複的累積與堆疊逐漸產生不同的意念,代表不同情緒的組成與釋放能量的當下,是『抒發』也是『創作』」卓俊佑認為這樣的過程並非單向,而是不斷的重複「堆疊的是回憶,隱隱形成未來的方向。」這是一種流動與循環,在將來又產生一樣的堆疊與指向,無盡的再現與前行。
同樣的理念也可以投射至他所使用的媒材「鐵」,會因為環境與濕度、鹽分而產生不同的鏽蝕效果和色澤,氧化的特性突顯時間的新生與舊者間的推移前進狀態,而破片浪花經過處理保有的亮麗色澤產生視覺上的對比,更是一種時間的痕跡。
回歸自然
金屬來自於工業,表面光亮生冷,卓俊佑希望藉由創作轉換其特質,成為柔軟的海波浪,像是回歸到自然的本質。而鐵鏽蝕的過程是一種氧化還原,產生的鐵鏽帶著橘紅,如同照耀在海面上的夕陽。在未來,已踏上創作路的卓俊佑希望自己能將創作的意識形態綿延下去,成為傳承或另外一種生命的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