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光:陳傳興攝影展—個人精神史第一部
活動類別: 展覽
首次展演日期:
2020-02-15
結束展演日期:
2020-03-22
活動地點:
耿畫廊 TKG+
活動地址:
台北市內湖區 瑞光路548巷15號1樓
陳傳興用其前半生蒐集影像,並在此後半生藉影像敘述他的生命。
自1975年以「蘆洲浮生圖」為題於幼獅藝廊展出後,長達四十多年的時間陳傳興未在台灣展覽,這個名字在台灣終只停留在數本美學與攝影文論,及一系列「他們在島嶼寫作」的紀錄片製作中。然而陳傳興在這段時間來並未停滯過他的攝影工作,他對銀鹽影像的執拗,促使他將過去四十年間的底片猶如生命文本般收執著,直至近五年因自覺時機合宜後才陸續釋放。
他藉自己所拍攝的影像,將其生命化約為五個章節的生命史,曾於2015年展出的「未有燭而後至」是第一部曲,橫跨1973至1978年間,陳傳興於台灣各地浪遊所攝;而甫於2019年展出的第二部曲「螢與日」,是他自1976年至1980年間遊歷歐美各地的視野。1976年陳傳興至法國留學,成為此二部曲間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在此前陳傳興未受專業規訓,因生逢變故讓死亡成為他一生追尋的課題,遊走於廢墟、送葬隊伍、野台、城市與鄉野間,眾多的面容與荒景,顯見其對故里人情的深刻關懷,彼時的陳傳興猶如其自述提及的「執燭者」──那位尚未成年的引路人,默然地在無光之處引燭旁觀,同時也因燭光而照見自身。到了法國後,陳傳興以他的相機見證那個追逐哲學思潮直至顛狂的「諸神的黃昏」年代,於法國接受專業的哲學與攝影訓練又因自幼家業的環境習慣與勞動者互動,在異鄉的陳傳興面對勞動者更顯親切而精準地攝下不同族群的面容。兩個生命階段的陳傳興,皆透過相機以一種觀察之姿攝影所視,在影像中他的關懷皆表述其中。
攝影對陳傳興透過先前的兩次展覽探尋這些積累了四十年的影像本質,對他而言,攝影是一項生命的活動,因此他不曾過贅地設計影像,只是質樸的觀察與拍攝。相機裡的暗室與放曬底片的暗房是孕育影像的子宮與溫室,底片猶如胎盤載著影像直至它成像於相紙之上,當數位影像以訊號與陣列儲存的方式擬仿影像的生成機制,使當代影像猶如免洗塑膠物一般唾手可得之時,陳傳興透過銀鹽工藝提醒著光成像的物質性不可逆,是攝影美學最為核心的實踐。將自己埋入暗房的攝影工作者,絕非只單純是對傳統工藝的懷想,它更深層地回應了攝影作為一種如繪畫等古典顯像媒介,勞動作用於工作者精神層面的課題──在快門之後、顯像之前的這段工作,在歷史長流中總顯得幽晦而遙遠,但陳傳興對銀鹽工藝的堅持,便將這些遁隱於黑暗中的美學再現於光下。
此次展覽是陳傳興在1975年後再一次於台灣展出,以「借光」為題闡述其攝影生涯在台灣此地的迴返,除此之外也有打擾、寬恕之意,是在四十多年後再次於故鄉展出的謙讓之意。本次展覽概括了第一與第二部曲的內容,並在展覽期間分成兩階段展出,陳傳興希望能藉此以鄰近的時序並置兩個曾發生於異時異地的內容,重識台灣觀眾已然陌生的攝影者身份。
相關評論
顯暗,《借光》(上),陳傳興個人精神史第一部 --- 高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