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術動態 / 2021 NTT-TIFA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團《穿越真實的邊界》
收藏本頁
分享 | 瀏覽數: 811

2021 NTT-TIFA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團《穿越真實的邊界》

Puppet & Its Double Theater╳figuren theater tübingen On the Edge of Reality

活動類別: 戲劇 , 其他

首次展演日期: 2021-04-17    結束展演日期: 2021-04-18

活動地點: 臺中大都會歌劇院
活動地址:

關於展演:

2021 NTT-TIFA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團《穿越真實的邊界》

偶物/形體/影像 遊走於真實與想像的異想之旅

 

我就是我自己創造的怪物,我活在怪物裡,怪物活在我的身體裡。

 

無法與他人溝通、想要生孩子的慾望、活在過去、對亡者的愧咎、女性的身體壓力、網路資訊爆炸……生活在科技、人造物橫流的世界上,得面對各種恐懼。這些恐懼有的來自今日社會、有的源於我們的偏見、有的來自他者的眼光,而我們,只得用盡各種方法,努力地與之共存。

由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與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團歷經三年的跨國創作,從東西方神怪著作《山海經》、《妖怪臺灣誌》及《想像的動物》出發,將偶、物與現場影像,匯聚成充滿未來感的劇場語彙,形塑當代人正在面對的各式怪物。這些怪物源自我們對於未知的不確定性,它們各式各樣,各種各類;它們就存在於我們的四周。

以人偶之間獨特的操控美學所產生的詩性與魔幻,《穿越真實的邊界》帶著觀眾去到更遠的地方。在那裡,我們可以穿越時空、改變生態、到過去跟自己說話;在那裡,沒有畏懼、沒有流言蜚語,我們是我們自己。

 

| 好評推薦 |

法蘭克.索恩樂的作品像獲諾貝爾獎的文學作品一樣,充滿了魔幻般的情感與詩意的寧靜……想像力超越了現實。—德國《南德日報》

...Magisch aufgeladen und poetisch still wie die Literatur des Nobelpreisträgers ist auch die Inszenierung….Ein Sieg der Fantasie über die Realität.—Süddeutsche Zeitung

 

「無獨有偶」最令人著迷的,其實是如何「藝術詩意地偶化」為劇場演出,這儼然是一道又一道神奇的過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助理教授 于善祿

 

| 藝術家介紹 |

導演/法蘭克.索恩樂 Frank Soehnle

德國斯圖加特國立音樂與劇場藝術高等學院偶戲劇場碩士,師承德國懸絲偶大師亞伯特.羅瑟(Albrecht Roser),為一名全方位表演工作者,集導演、製偶師、演員與畫家於一身。1991年成立圖賓根形體劇團,致力探索物件與材質的開發與表現。作品呈現精細又獨特的美學,深受國際好評。索恩樂同時也參與影視製作及其他劇團的創作,並在歐洲數所大學及高等學院擔任客座教授。

 

導演/鄭嘉音

亞洲最具代表性的當代偶戲導演之一。1989年參與蘭陵劇坊演員訓練開始踏入劇場。1999年取得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偶戲碩士,回國後與同好創立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現任該團藝術總監。以跨文化視野及跨領域美學編導多齣現代偶劇,擅長使用形體與物件在空間中的流動營造詩意豐美的視覺意象。導演作品多次入圍或被提名台新藝術獎,並受邀於15國國際藝術節演出。近年來致力於偶戲創作人才的培育、引介國際偶戲大師,對臺灣當代偶戲的蓬勃發展,貢獻卓著。

 

| 團隊介紹 |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

創立於1999年,足跡遍佈歐、亞、美30座城市,秉持「無物不成偶」的創作觀點,及魔幻哲思的變身美學。演出形式涵蓋手套偶、懸絲偶、杖頭偶、執頭偶、光影劇場以及人偶同台等,豐富地探索實驗和專業製偶技術,開創獨特的劇場敘事手法。2013年於宜蘭創立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推廣臺灣與國際偶戲共製、交流工作坊及人才培育,為亞洲最具規模的偶戲藝術創發基地。

 

圖賓根形體劇團 figuren theater tübingen

來自德國的當代偶戲團體,由法蘭克.索恩樂與卡琳.艾辛格Karin Ersching共同創立於1991年。其作品風格獨特,著重表演藝術與造型藝術結合,並思考如何將情感與靈魂具體地呈現。秉著偶戲是開發劇場新形式的關鍵,與各領域的藝術家合作,探索材質與物件劇場,創造每一次的新美學。對圖賓根形體劇團而言,偶戲的藝術自由度非常寬廣,將傳統表演形式發展出劇場藝術的新可能為其首要目標,也因此作品廣受國際各大藝術節讚賞,至今已巡演超過55個國家。

 

| 製作名單 |

導演/法蘭克.索恩樂(Frank Soehnle)、鄭嘉音

文本構作/陳弘洋

戲偶設計/余孟儒

舞台設計/李柏霖

燈光設計/海樂彌.飛達Helmi Fita

服裝設計/王苡晴

音樂設計/李光鑫

影像設計/孫旻

協同音樂設計暨現場樂手/許淑慧

共同創作暨演員/楊柏煒、楊雯涵、劉毓真、盧侑典、魏伶娟、蘇凌

AR技術應用/伊利亞.米爾斯基Ilja Mirsky、華梵大學攝影與VR設計學系

創作助理/克里斯提·克羅茲納(Christian Glötzner

技術統籌/黑米創意工作室

共同製作/臺中國家歌劇院

  

相關評論

心象變形,邊界無重力⟪穿越真實的邊界⟫ --- 陳元棠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
展演資訊搜尋

AR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