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華格納大爆炸」 – 到底爆炸了誰?
分享 | 瀏覽數: 3104

「華格納大爆炸」 – 到底爆炸了誰?

Author: 奇克看展, 2013年09月10日 18時09分

身為陳玉慧小說「海神家族」忠誠推薦者的我,是帶著相當期待的心情走入中山堂光復廳觀賞「華格納大爆炸」。

這個聲稱是「一場偽無政府主義者的總體藝術之夜」的演出,是由台北藝術節委託三位藝術家 – 原柏林劇院資深演員安娜.蒂斯摩(Anne Tismer)、現代音樂家莫里茲.嘉格恩(Moritz Gagrn)、以及作家陳玉慧–所進行的集體創作。不知主辦單位是考量到今年適值華格納冥誕二百週年,所以想要紀念這位近代德國最知名的音樂家,進而嘗試了這場實驗之作?還是因襲時下藝文、時尚界盛行的跨域風潮,於是字面上地借用了華格納提出的「總體藝術」一詞,「複合」了三位在各自創作領域裡已積累了可觀數量閱、聽眾的「品牌」藝術家來進行創作,藉以擴大觀眾票房?

「總體藝術」來自德文的 Gesamtkunstwerk, 這個語詞是先在德國的哲學領域中被提出,而英文的直譯 total work of art 則已是進入美學討論的範疇,主要精神還是透過運用各式各樣的藝術形式(art forms)進行整合性創作,以達到一種「完整形式」的藝術表達。不過「總體藝術」一詞主要還是因為華格納 1849年發表的兩篇論文,而幾乎成為華格納的「專有」名詞。他透過總體藝術概念所提出的「樂劇」(music drama)創作理念,充分展現華格納驚人的整合能力,是對歌劇、音樂、戲劇、舞台設計每一個範疇都進行革命性的宣戰。

然而發生於百餘年後 21世紀的今日,「華格納大爆炸」看來似乎已無挑戰藝術疆域的企圖心,三位藝術家個自創作作品之間的關聯,除了同時並置於一個時空中之外,實在看不出有何總體性,或脈絡的關聯性。當陳玉慧寫道:「我們三人要表現的是宇宙概念中的三個平行宇宙,三個宇宙在此刻台北的中山堂交集。」不知是刻意逆轉總體藝術追求的完整形式,還是一種自我解嘲的、apologetic,的托辭?

 不過,我還是很喜歡陳玉慧文字的魅力,而蒂斯摩製作的舞台裝置與道具,近看其實頗有一種德國達達藝術的手工氛圍,她率領的一群演員的演出形式,似乎也傳達出某種達達時期表演的反完整的氣息,只是在 2013年8月30日中山堂看這樣的演出,我猜很少再有觀眾被爆炸到。不論是對達達,還是對應華格納的總體藝術,華格納大爆炸都讓我有一整個 20世紀風起雲湧的藝術運動還沒有發生的錯覺。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