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2013亞洲藝術雙年展現場
分享 | 瀏覽數: 903

2013亞洲藝術雙年展現場

Author: [2013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3年10月29日 10時43分

評論的展演: 2013亞洲藝術雙年展

      或許返回日常生活是亞洲藝術近年來的特色,也可能是全球化與在地化辯證後的結果,但是2013亞洲藝術雙年展可以說是中部地區觀眾難得在日常生活中親近國際大展的機會。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的「2013亞洲藝術雙年展」,從102年10月5日至103年1月5日止,在國立台灣美術館戶外廣場及一樓展場等地,邀請亞洲地區20個國家及區域共35組藝術創作者,展出形式包含行為表演、裝置、塗鴉、繪畫、雕塑、影像、聲音及跨領域戲劇演出等豐富創作類型。而除了館內的展演外,還包括表演活動計畫<榮耀禮兵>於台北中正紀念堂民主大道演出、《盥洗計畫》公共系列在台中市區內書店、咖啡店、飯店與藝術空間等洗手間進行。

  本次雙年展由國美館副研究員黃舒屏策展,以「返常」(EVERY LIFE)為主題,試圖探討亞洲藝術揭示日常生活中各種議題的創作趨勢;不管是揭示戰火世界下的遠方或是台中市街道上花草盆栽所顯示的權力美學,返回日常生活這個題目正在告訴我們,過去純粹美感探索與現代主義式的內在探尋已非本展的主要關懷。

  在本展中我們很高興看到不再有過去以亞洲為中心,好與歐美中心價值對抗的認同訴求,而是試圖呈現每個藝術家的在地景況,然而對觀眾而言,在"返常"這個主題下,可能需要有更多的相關介紹才有辦法進入作品脈絡,畢竟他人的日常生活常是我們的異國情調,而這個異國風情過去可能都是經過歐美翻譯後帶來的。

  當美術館以在地的眼光邀請國際藝術家前來,跳過歐美轉譯直接面對時,也許要更多為觀眾考慮,在文化脈絡上與作品介紹上有更多的介紹,而非關注藝術形式的純粹性,畢竟參展藝術家來自廿多個國家,要求觀眾都有概念是有些困難;另一方面,某些議題性的作品,在發生地當下就已經結束,以文件展的方式展出會比裝置藝術式的展出,更容易讓觀眾理解。

2013亞洲藝術雙年展現場 圖版提供 | 陳韋鑑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