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照堂
Author: [2013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3年11月05日 10時37分
評論的展演: 「歲月/照堂:1959-2013影像展」@北美館
「歲月/照堂:1959-2013影像展」展場 圖版提供 | 陳韋鑑
超過半個世紀的攝影之路,張照堂於北美館展出「歲月/照堂」,從少年探索到存在主義青年,他以攝影走過從內在探索到外在紀實的路途,也一路展現台灣這半個世紀來某個面向的精神面貌。
由北美館主辦的「歲月/照堂:1959-2013影像展」,於9月14日至12月29日在北美館三樓展出,展出主題為,「少年心影」、「存在告白」、「裝置/塗鴉/原作」、「社會記憶/內心風景」、「數位發聲」與「歲月容顏」。
以得過「國家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等獎項,又擔任過多所大學相關系所教授,張照堂首次的大型回顧展的確值得注意,本次展出四百餘件作品,在份量上有其代表性,而在展出作品方面,除了平面攝影外,也包括部分紀錄片與裝置藝術作品,同時更將其暗房、底片、打樣等足以呈現創作者思考過程的相關"文件"也部分展出,對研究者來說值得重視的機會。
在過去,台灣美術史在藝術普及方面是相當弱勢的,而多年來學界的研究多注重在日據時代與當代藝術,戰後乃至於解嚴前的台灣藝術史對較為年輕的觀眾來說可能較為陌生,即使有心讀者在書上看到「鄉土文學論戰」,但要看到當時作品的確是機會難得。
雖然本次展覽是張照堂個人回顧展,然而卻是個相當好的觀察對象,從年少個人的探索開始,攝影作為告白存在的媒材,在表現形式上對張照堂的影響成為他一生創作的風格,而後攝影的"紀錄"本質將他帶往紀實的方向,存在主義的形式邏輯依然影響著這些紀實作品,甚至是包括他的活動影像;對觀者來說,或許這也是種跳脫歷史來看當年"鄉土文學論戰"在美學影響上的有趣角度。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本次展出中由底片拍攝的大部分影像是以輸出而非傳統相紙展出,輸出理論上當然可以做到傳統相紙的品質,只是本次展出品質可能礙於經費,反而失去了傳統底片的美感,就張照堂的作品來說,是極大的損失。
「歲月/照堂:1959-2013影像展」展場 圖版提供 | 陳韋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