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面連結
Author: 鄭惠文, 2013年11月25日 11時03分
評論的展演: <斜面連結-典藏展實驗計畫>@北美館
身為一座美術館,要以執行五大任務為己任: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娛樂,所謂的典藏展,就是全以本館藏入的藏品為編導基礎,以既有作品的「物件」出發,很低限的程度與作者們再度討論發展新關係、新創作,並且基本上不會。在研究稀少或其它原因之下,既有的線性策展,就是歷史年代、主題脈絡、媒材限定的傳統策展脈絡,題趣被侷限,展覽很容易缺乏水潤彈性。斜面連結新聞稿說總策展人用了三條線,從作品中拉出一個斜面,也就是不那麼常規的策展脈絡線,組成的幾何面。
策展人蔡明君《待續》,用過去法國接待名流聚會客廳的沙龍展形式,從農村、工業、環境等小集合編排,滿溢眼前的台灣當代藝術,也許是作品諸眾本身的能量釋放,也可能是切身的百年小時代,一生回放似的在環繞之中快速上演,對比著藝術史的西洋名流(或至少奇美博物館),感知重疊產生奇妙的違和,對比出藝術世界的佈置與教育差距,好暈,有趣。
繞出即回神,再到下一個展間。
王咏琳的《失重》,以北美館的雙年展為選件範圍,將物理概念拉入感知,探討花花世界對作品發生了展示或收藏、輻射或封存的作用力。只是,被收藏的作品是否就從此失去重力,我想顯而易見並非如此。只要檔案跟國際場力仍在,當今藝術世界的幾個場域,雙年展之名就像燙著金的邊,散著看不見的熱能,很難不再是與世無關的東西。但若只偏重「物質」想像的精神狀態的話,策展論述的文字也許為真。或許,比起策展理念談論的意義,「失重」的詩意或心理狀態,才是策展論述呈現出來的東西。
踏入秦雅君與劉榮祿的《我在中山劉公館》,綠意盎然的盆栽,過度了高級室內到荒蕪陽台,首先是熟悉的陌生感,好似曾不小心誤入的某人家呀,某些等級的中產人家的家大抵如此,藝術作品完美的融合在居家。除了誤入之外,大人打量廚櫃,小孩睡在鋼琴上,這個離我很遠的他人日常,似乎又回到了美術館傳統把私人資產公共空間化的價值,疊合私人與公共,裝配了所謂館外真實到公共館內,過度了高級私人到荒蕪公共,某種程度重申了藝術原本的意義──不只為了公眾,資產階級的消費是支撐藝術世界幸福美好的重要主力。
「斜面連結」破題並譬喻了館內館外連攜,展場中幾面區隔空間的牆,從斜面縫隙過度不同的題意,互連又獨立,得名斜面名副其實,從沙龍到現代日常,從私人到公共機制,對我來說,是個戳戳藝術機制、策展與作品的午休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