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典藏展 斜面連結:待續
Author: 劉士楷, 2013年11月28日 14時24分
肇始於對「典藏展」傳統形式的再思考所衍生出北美館「斜面連結」三個小型策展,可以清楚看見除了王咏玲之外的兩位策展人蔡明君與秦雅君,都試圖直接破除原本場地的形式邏輯,直接把「觀看」的議題重新抓取出來,與這些很多現在看來時代久遠的作品重新對話,很有企圖心的想把「觀看」的某幾種歷史脈絡再現,這樣的做法雖不少見,但的確為典藏品的展示帶來新鮮感。
蔡明君策劃的「待續」一展,使用了類「沙龍」(Salon)的形式,更是提點出「典藏」的思維是一種混生結構的暗示。「沙龍」做為17到19世紀歐洲仕女流行的社交行為,同樣也可視為亞瑟·丹托(Arthur Danto)提及「藝術世界」的縮影,包含藝術知識的傳遞,藝術品味的認可以至於藝術市場價值的肯定,都在衣香鬢影中川流不息,這些品味趨同,闢室自歡的行為如果只是生活趣味當然大不妨礙,但當教派勢力不如往昔,王室逐漸崩銷瓦解的19世紀,誰能說中產階級的這些「沙龍」不是歐洲引領藝術風潮的暗流之一?
蔡明君把「沙龍」的概念,用了一種感性的文字方式投射到今時今日,假託一個咖啡店的老闆,來呈現一家店的時代氛圍。(事實上我相當懷疑這是策展人蔡明君自我的寫照,因為去年至今年初她的確是某個複合式咖啡藝文空間的主人,而且店內氛圍如她文中所寫如出一轍)。但是這樣的做法更是把「典藏」背後某種權力的幽魅從暗處引領出來,看著「待續」展,原本始終相信這樣隨著年代精心歷史鋪陳的作品是每個年代精華的我,不免開始遲疑,這裡面有多少人加諸過他們的判斷,多少代的美術館員與典藏委員,是基於什麼樣的取捨決定把這些東西蒐羅到庫房當中,難道這就是當時的時代面貌?這樣的問號也可以一路延伸至:到底是一家帶有社會意識與知識分子品味的咖啡廳,仰或是隔壁展出秦雅君所策劃的「我在中山劉公館」是我們的時代面貌?
如果蔡明君與秦雅君,今天不是策展人而是典藏委員,情況又會是如何?我相信在「當下」呈現「當下」,與在不知多久之後遙遠的「未來」呈現現在這個「過往」,其意義應該是大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