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世界的合法性
Author: [2013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3年12月02日 14時16分
做為慶祝北美館卅周年的典藏展,<斜面連結>一改過去從藝術史或是議題出發,梳理作品並展示的方式,以展覽的形式改變開始,試圖討論觀眾的觀看經驗,而其中的《待續》部分借用過去沙龍展的展出形式,在身為台灣第一座美術館的北美館展出,更為有趣。
由10月26至明年的2月16日,台北市立美術館推出<斜面連結-典藏展實驗計畫>,邀請秦雅君、王咏琳、蔡明君三位年輕策展人,分別就典藏品提出看展方式的新想像。
蔡明君以十八世紀沙龍展形式,大量展出北美館的典藏品,暗紅色的牆面、密密麻麻的作品將牆面掛滿,與強調現代美術為主的北美館過去展出形式有極大不同,在觀看形式上準確的掌握過去法國沙龍展動輒有兩千多件作品展出的狀態。
姑且不論策展人在強調現代美術的美術館中再現沙龍展形式的目的,我們光是從北美館在台灣美術史發展的地位,就可以對比出這樣的展出形式有趣的地方,從日據時代台灣藝術世界的建立,包括現代的美術教育或是模仿沙龍展的<台灣美術展覽會>(台展)於1927年開始,當時而欠缺的就是美術館,但是台灣藝術世界卻等待美術館超過半個世紀,直到1983年北美館建立,然而藝術世界對美術館的需求已然不同。
另一方面,策展人蔡明君提及,當代許多咖啡館成為許多領域藝術家及運動者聚集的地方,讓她連結到十八世紀的咖啡館,並以同樣十八世紀的沙龍型式展現時代影像。而這其實是本展最有趣的部份,我們可以看到策展人所挑選的作品,囊括1920到2012年,她試圖藉由作品展現時代氛圍,但是沙龍與美術館同時都具有藝術世界合法性的建立者身分,與咖啡店裡的氛圍其實有很大的差距。
不過這並不是問題,因為美術館的品味並非固定,隨著政治正確地飄移,北美館從李再鈐〈低限的無限〉的改色事件到收藏吳天章<蔣經國的五個時期>,過去的基進有時會成為當代的政治正確,不管是誰收編誰,一起走過那些時代的我們,能夠在美術館看到這些作品以沙龍方式陳列,相信是別有滋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