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李柏廷個展<徵候社會> 
分享 | 瀏覽數: 622

李柏廷個展<徵候社會> 

Author: [2013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3年12月05日 13時54分

評論的展演: 「徵侯社會」李柏廷個展

展覽日期:2013/11/27(三)~12/23(一)
展覽地點: Art aNew - gallery café  / 台中市西區精誠五街32號

 

      雖然只是一個兩件作品的小展覽,但是依然吸引人專注並發散聯想,雖然相對於三月份在台北展出的<具體而微>來說在作品數量上有所差距,但是兩件依然也可以具體而微讓中部地區的朋友們,多了一個接觸的機會。

  本次<徵候社會>展出《癱瘓工程》與《輸送影子》兩件作品,《輸》是一個獨立的輸送帶,上有宛如步道的模型樹叢,由投影機投射飛鳥活動的影子,步道上的樹叢以循環輸送的方式行進;《癱》是在一個時鐘掛立在牆面上,時間訂在五點零五分左右,鐘面上有高樓大廈、大型吊車、巴士與高架橋等,由投影機投射出活動的物體,包括車流等,其中一個大樓呈傾倒狀。

  在展介中提到,創作者透過自身疾病經驗以及對社會的觀察結合,作品分別從病徵出發,但仍習以為常的運作著這個有瑕疵的系統。這點從《癱》作中展現的非常明確,工業社會的象徵如道路與大樓等平放在象徵人類文明的時鐘上,雖然沒有明確的敘事,但是以精確的意象來吸引人,可以說是詩意的表現。

  從詩意的角度來看,《輸》作可能更為抽象,但有趣的是,該作的表現形式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台中有名的綠園道等綠地,移動中綠道的長寬比例讓人彷彿置身於都市中的綠園道,不過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台中的許多綠園道型的綠地,本身就是建築在原有的河流上。

  當然這應該是作者沒有預設的背景,但是藝術有趣的地方就在這裡,作者試圖從身體系統失常出發討論當代社會系統的病徵,而都市本身就會因應原有的自然環境作出變化,當市區延伸到原有的農田時,農田旁的河流就會部分被鋪蓋上水泥而成為道路,這點在台北或是台中都有的。

  《輸》作的綠樹是在輸送帶上循環,隨著循環會有部分轉到背面,而現實綠園道的道路下,河流依然流暢著,只是失去了陽光、失去了完整的生態成為下水道,隨著當代都市概念的傳換,期待或許有天這些河流能夠成為都市裡親水休憩的新地點,而非只是下水道,那麼就會如《輸》作裡的樹木一般,總有再見陽光的一天,不管是身體或是社會系統,總是不停的流動著。

圖版提供 | 陳韋鑑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