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福島的今天與我們的明天
Author: [2014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4年03月24日 10時23分
評論的展演: 國立台灣美術館數位藝術方舟<後福島的今天與我們的明天>
圖版提供: 陳韋鑑
還記得福島核災是幾年前嗎?除了咖啡店掛著的反核旗上寫著「不要再有下一個福島」以外,我們還記得多少這件事?國美館<後福島的今天與我們的明天>展出多部福島記錄片與相關作品,讓我們看見,我們可能的明天。
3月8日至5月25日,由國立台灣美術館數位藝術方舟主辦的<後福島的今天與我們的明天>,由策展人李彥儀邀請池田剛介(Kosuke Ikeda)、 藤井光( Hikaru Fujii)及Chim↑Pom參與展出,除了參展作品外,也於3月8日舉辦藝術家講座,由池田剛介、藤井光及策展人李彥儀參與,還有5月17日的Have a day OFF 野餐演唱會。
包括《南三陸町追悼會》、《「福島!」輻射對策節》與《第一屆「我城市集」》等多數的影像都是以記錄片形式呈現,在影片中我們除了看到福島災後的實況外,更看到了當地人民面對災難的情境。
Chim↑Pom展出的《KI-AI 100》,在展場最後以超過身體的巨大螢幕展出更具震撼, KI-AI指的是武術中集念後藉由聲音釋放能量,該作記錄數位青少年聚集在災後的巨大廢墟中,擁臂環繞低頭大聲喊出一百個加油的詞語,現場由兩個螢幕呈現,一個是由地面向上拍攝出青少年的臉,另一個則是拍攝出青少年所聚集的廢墟有多廣闊,尤其是相對於身旁的那些巨大的殘破人工建物。在作品介紹中指出,該區域過於接近輻射汙染區,當地年輕人只能自力救濟,收拾殘破家園,而當年輕人喊出他們的願望不過是看到泳裝女孩出現時,這種對過去正常生活的渴望躍然擊中人心。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唯一一件現場裝置《福島的物件生態圈》,是池田剛介以腳踏車發電裝置,結合福島當地古民具加入光源後,讓觀眾以身體去體驗福島的庶民生活傳統器具,但是當筆者在現場參觀時,經詢問卻發現不開放讓觀眾去碰觸發電裝置,這與作品介紹中藝術家的原意有很大的差距,而與該作相關的紀錄片《東京藝術發電所計畫&墨爾本藝術發電所計畫》也缺乏中文字幕,《東》作作為展場入口第一件作品,又與唯一一件現場裝置相呼應,但是缺乏中文字幕。
策展人與藝術家原本試圖藉由這兩者的呼應,讓觀眾理解福島不只是人們在媒體中看到的受災地,本身有其歷史與文化質地,其實在展覽的厚度上是相當具有企圖心的做法,可惜在執行上卻剛好就是這兩件出問題,事實上在我個人的觀展經驗中,發現國美館的展覽常常有很好的策展概念,但是執行上卻讓許多小細節所拖垮,實在是相當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