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章子怡的啟示--第12屆台新獎初選入圍觀察
分享 | 瀏覽數: 1105

章子怡的啟示--第12屆台新獎初選入圍觀察

Author: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作者/劉亮延], 2014年04月25日 18時23分

文│劉亮延(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藝術總監)
原文刊載於今藝術四月號 

 「台新藝術獎」從第12年起更改了賽制,即便乍看五里霧,直到年度名單出爐「跨領域」三個字才正式重回戰場,它被賦予了什麼樣不同的意義?一個社會與一個評獎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新制的台新藝術獎有兩個顯而易見的改變,一是更加強化了提名觀察人的主體性,二是不可避免的還是出現了西瓜對半分,一半給美術一半給表演藝術的問題。在整個獎評制度都尚未能梳展開「跨了沒有」、「跨了什麼」乃至「跨」本身的陳述,這個年度名單就已經分好了隊。以前到了年度決選這個階段,我們會看到的是表演藝術類裡各個演出相互競爭,現在我們看到的,變成了表演藝術跟美術的場上對峙。

老式的獎評制度中,評審基本上是相對低調、沉默、年邁、見頭不見尾。評審會議的召開基本不訴諸公眾,即便有著暗箱作業的批評,但如此正好提高了獲選名單的期待感與話題性。但如今我們看到的台新藝術獎新制,恍然有種選秀節目的氛圍,評審似乎也要經過選角,也需要作戲扛收視率。此外,整體選手年輕化的現象,更像是個「台灣好聲音」。

選秀節目化意味著一個評獎主權的焦慮,也就是電視台收視率的焦慮。而令人好奇的是,翻一翻腦子裡的各種相關的獎,從日本芥川獎、岸田國士戲曲賞、中國梅花獎、文華獎、葛萊美獎(Grammy Awards)、東尼獎(Tony Award)、台灣金馬獎、金鐘獎、金曲獎。當然各種各樣的獎有為了政治服務的、為了紀念大師設計的、而為了收視率的多半,更慘烈點說,大多都是為了搶代理製播廣告收益而來的。

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因為「跨領域」一詞具有一種藝術的前衛的理想性,就忽略了一個評獎制度隱匿於後的主權,更不能搞混今天的這個賽場上,是誰跟誰在打。把滑冰選手、短跑選手還有網球選手都放在游泳池裡,真的可以跨領域嗎?即便這個評獎的主權獲得了預期的收視率,即便觀眾囫圇吞棗也看完了一場比賽。

我真心好奇的,不是抱著道學的態度去看待收視率與評獎主權的問題,而是這15個入圍名單中,似乎也呈現著某種高度焦慮的臨床氛圍。而這樣的氛圍,不約而同恰好都指向「策展」這件事。羅智信與牛俊強的創作計畫尤是,因為沒有策展人,所以藝術家全部自己來。台泰當代藝術交流展、台日韓協力計畫也不用說,尤其是戲劇類新人新視野包辦兩部。若更細究,各項作品裡面藝術家或策展人的主動意志孰輕孰重,新人新視野的戲劇類作品還是經過諸家評審層層評選出來才啟動的製作。這樣的年度名單,是不是意味著往後就是各家策展人、各種官辦藝術節評委在比賽呢?新制的台新藝術獎不但加重了提名觀察人的環節,無形中呈現於我們眼前的決選選手,還都是各個背後有各種策展、規畫的勢力。我們似乎可以預見一種藝術家、作家、演員、導演回到田裡演素人,好好窩著等經紀公司來接洽安排的未來,讓章子怡多一點驚喜痛哭不捨的鏡頭,讓汪峰演好詩人,觀眾會愛看,愛看一個那英隊的素人紅起來三個月後就忘掉它。

衷心預祝今年這個重回跨領域之舉,能給我們的啟示,不是章子怡的綜藝事業第二春,更不是章子怡跟汪峰戀愛了。章子怡做為《一代宗師》的最佳女主角,比起前面的評委生涯,用一年過去來計算,應該能給這個浮躁的社會更多平靜與祝福吧!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