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摩莎演給摩莎
Author: [2014 特約評論人] 貧窮男, 2014年05月09日 01時13分
圖版提供|演摩莎劇團
一個晚上五個段落,五個女演員五齣獨腳戲,是獻給台灣的情歌,是一個紛擾不安狀態下的嘲弄與撫慰。
第一段《大島》導演羅斌,設定陳佳穗 的獨角為總統的特助,被交代了千萬不可打擾的夜晚,突然接到電話說台灣變大了,打開地圖,台灣橫跨太平洋,整個面積不輸中國美國,這個荒謬的設定,誰也不會當真,但是一通通打來的電話,上人打來關切,遠雄徐老闆擔心地變大房價大跌,連歐巴馬也打電話來表示夏威夷變成台南了,日本首相打來示好。贈送釣魚台,中國習近平也打來關切,佳穗忙於奔波於電話之間,一下台語、英語、日語,讓「怎麼可能發生」的謬誤也彷彿成真一般,連大甲媽繞境的路途變得太遠也打電話來,總統特助的聲音也因為變成大國而開始不同,外交視野與各種處境完全要重新思考,忙乎半天,原來是地圖公司搞錯,一切又回歸現況。
這個荒謬的設定,卻有著大堆頭的電話堆疊成為一個既定事實,也讓我們從來沒想過的「萬一有天我們變成一個大國」奇想,蔓延開來,雖然透過一個很爛「搞錯」的電話,讓整個20分鐘左右的戲,起承轉合回到什麼也沒發生的一天,如同夢境般的狂想,恰到好處的瘋狂,反而有個甜美的結局,真好,什麼都沒發生。
第二段《安奈ê尋味人生》導演顏良珮,整齣戲的強項,就是黃婕菲的個人魅力,那個魅力來自台語的語言,更來自於婕菲那收放自如的三八演技, 娓娓道來她衰尾人生,以及作菜之路,以及將嫁到大陸的心情獨白。在完全沒有道具與音效配合下,一個人要展現栩栩如生的廚藝,自然很不容易,要憑空展現各種刀工,下油鍋爆香,或是沒有對手,一人要憑空分飾多角,卻顯得忙碌匆促,但靠著語音與語言的切換,也能讓觀眾理解,但太多需要真實道具或真實對手的戲,仍舊一人演出,還是有點布雷希特。
第三段洪珮菁導演的《最後的晚餐》,仍舊是集中在陳雪甄迷人的表演功力,到巴黎學完默劇後,整個身體有如脫胎換骨般的靈活,但是這段表演其實是有一套規則存在,觀眾一開始還沒有熟悉那套設定,表演就突然來的又快又急,與第一二段的節奏完全不同,加快了有三四倍,加上一堆食物品牌的名稱,在那快速的變化下並不容易被吸收,等慢慢熟悉那些設定的規則後,戲已經演了一大半,太快與太多的訊息反而疏忽或錯過了精心安排的笑點與企圖,是非常可惜。雪甄在劇中短髮俏麗如同淘氣男孩,或叫罵或模仿,行雲流水般的快速轉折令人印象深刻。
第四段高俊耀《神掉了張悠遊卡》,一開始就如同劇名有著驚人的高度 ,穿著胖胖裝的演員一出來就揀著一張悠遊卡,而開始了與神的對話,以仰望的姿態瞻仰著,卻開始與神悠遊卡的討價還價,演員同時扮演著神與自己,似乎神只是反映了人的狀態,在那逐漸墮落成為人的過程之中,整齣戲也從如神般的驚奇,逐漸淡化為凡人般的普通,以致於在最後將神塞入人的體內,如此超現實的神來之筆,也被從天的高度墜落給抵銷掉。然而最大的驚喜卻是在謝幕時才發現原來穿著胖胖裝的演員是鄭尹真,完全沒認出來,不管是聲音還是面貌,偽裝的太過成功。
《有春阿嬤啟示錄》導演馬龍John Maloney,獨角演員王珂瑤一出場以一個反社會化的拾荒阿媽形象,就震囁全場,那種無視一切無禮對抗環境的形象很成功,這齣戲主要是透過觀眾的互動,展開身份認同的追尋,什麼是台灣人?怎樣才是台灣人,在那嬉鬧與口述的歷史之後,嚴肅卻也嘲諷般的逼視著觀眾省思身份認同的問題。
相關評論
期待世俗傷痕和共識的鬥爭──《給摩莎》-- [2014 特約評論人] 薄光
「給摩莎」——劇場中的台灣論述-- [2014特約評論人] 何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