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切自囚計畫參與經驗
Author: [2014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4年11月24日 13時52分
評論的展演: <一日× 28人 自囚計畫>@黑白切
從觀察者的角度來看,台中市的替代空間中,「黑白切」是一個重要的例子,除了堅持不拿公部門資源與堅持當代藝術以外,與一般市民觀眾有著良好的連結,甚至是依靠社群集資經營也是其特色。
11月1日至28日,黑白切舉辦<一日× 28人 自囚計畫>,其中參與自囚的除了藝術家以外,也有許多投入集資的民眾參與自囚,在自囚過程中成為被觀看的對象,但是這廿八人也同時一起合作完成了這個計畫作品。
我個人也於20日參與這個自囚計畫,或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介紹這個展覽;從參與者的角度來看,在未入獄時即遭遇的問題是,入獄的罪名是什麼?自囚所要表達的又是什麼?然後又要如何在自囚的過程中表達出個人概念?
一年多來對「黑白切」的觀察可以發現,主事者邱勤榮是透過臉書與陌生人逐漸建立關係,其臉書所發表的文字也曾以展覽的方式展出<臉書靈堂>,邱勤榮臉書上的文字充滿了表演性,即便在美學上有現代主義美學上的討論空間,卻準確的抓到了中產階級介入的連結點,而在他的臉書文字中,"中年男子"常常是某種庸俗文化的象徵,因此我決定自囚的罪名就是"中年男子",並且也在自囚其間在臉書上連續發文,模擬邱勤榮的發文模式,同時以穿著內衣與現場轉播卡拉OK等方式表現出一般所謂"中年男子"式的惡俗。
透過"中年男子"的罪名,與中年男子嘴碎式的臉書發文,雖然不見得可以在建立連結的準確性上接近邱勤榮,然而在最終的議題上可能可以藉著臉書稍微拉回整體計畫的最終關懷,即主辦單位指出的主題,「本次計畫向所有人權鬥士與人權捍衛者們致敬,並聲援所有黑牢中的受難者」。
據了解,本次的人權與黑牢的題目其實一開始的發想是回應台北市長候選人馮光遠入監事件,隨後在討論下延伸到人權與黑牢,每個自囚都有對這個議題的切入點,可以是很抽象的,也可以具有針對性的,例如21日自囚的劉宗榮,就畫了張阿扁入獄時高舉雙手的油畫伴他入獄,而知名冤獄死囚鄭性澤的人形立牌也入監一天,以代表主辦單位的支持。
整體而言,這個計畫可能無法與藝術史上的那些自囚作品相比,但是在連結一般觀眾與其社群的可能性上有著其作用,尤其是透過臉書來經營社群上;而以我個人經驗來看,自囚於玻璃櫥窗中供人觀看的經驗雖然不及於真正監獄中壓力的萬一,但是對自囚者來說卻是與空間更為深入的連結,同時,對非創作者出身的支持者來說,這種透過議題的創作體驗是更為直接的。
更多自囚計劃實況:https://www.facebook.com/blackblank62fans
相關評論: 一日× 28人 自囚計畫--陳韋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