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誰來午餐--戴翰泓篇(藝術與收藏的隨想)
分享 | 瀏覽數: 722

誰來午餐--戴翰泓篇(藝術與收藏的隨想)

Author: 無意見的本尊, 2014年12月02日 18時44分

評論的展演: 藝術家們在TAV 戴翰泓午餐趴

誰來午餐—戴翰泓

週五與一群藝文愛好者一起在TAV展場午餐,談收藏。

因為我是慢熟的social咖,當餐桌上的朋友各自提到收藏看法時,多元觀點往不同方向延伸,我當下覺得很有意思,所以多半時間都在傾聽。這一兩天沈澱下來,想說自己Q&A一下,順便好好想想收藏對我的意義何在。

到底藝術品是可以被賣售的嗎?看藝術家個人企圖,據我所知前輩畫家何德來,一生作品皆未販售,畫風與同時期藝術家而言相對自由、風格更為清晰。對於參與策劃展覽或是研究的人而言,這種完美的完整收藏,可遇不可求!

作品一旦進入交易市場,就不是藝術了嗎?藝術家有辦法以自己的作品養活自己,是一個與現實取得平衡的最理想狀態,也是被肯定的一種方式。就藝術家經驗,戴翰泓說他第一次賣作品就像是嫁女兒,萬般不捨,而我自己的經驗則像是自己的孩子被送走(當時心情低潮好一陣子),策展人雅君則分享某位藝術家提到像是「被表白」。我一時之間難以意會,以為我聽錯,後來仔細想想,這或許也可以是未來脫離單身的方法。(對不起,一下又扯遠了!)

而收藏者的立場呢?策展人提到空間條件的問題相當實際,這時我望著自己收藏的作品就這樣一直擱在書架,當初收藏是想與藝術家一起面對資本社會的運作,所以我實在也想不透靠藝術作品投資的快感。它們的功能對於我而言不是作品,而是對於藝術家的認同,目的是參與計劃本身的創作,大概是目前對收藏的定義,這樣。

最後戴翰泓問我們如果要以等重物來換黃金二號,坐在旁邊的獨立策展人吳牧青覺得作品造型像是個大大的7,回程路上在想或許以隔日九合一台北市選票來換會是個不錯的主意。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