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以劇場裝置化的潛意識視覺意象:關於《腦的肖像》—洪詩婷個展
分享 | 瀏覽數: 941

以劇場裝置化的潛意識視覺意象:關於《腦的肖像》—洪詩婷個展

Author: [2015年 特約評論人] 邱誌勇, 2015年02月15日 15時46分

評論的展演: 2015/01/17-02/27《腦的肖像》—洪詩婷個展@台北數位藝術中心


圖版提供|台北數位藝術中心

洪詩婷在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的個展—《腦的肖像》可謂是一個電影、動畫、新媒體、流行音樂與裝置的跨領域展覽。三件作品—〈維奧拉〉、〈希望的夢遊〉與〈腦的肖像〉分別佔據數位藝術中心的三個獨立空間,表意潛意識的視覺景緻。

洪詩婷現為好萊塢名導演雷利史考特製作公司 (Ridley Scott Associates Asia) 的約聘導演。因此,三件作品的展覽形式都充滿了電影感;而電影的創作對於「場面調度」(Mise-en-scene)的重要性也充分展現在展場空間的裝置性上。

場面調度在法文裏的意義是「排成場景」(Made Into a Scene)或「放在位置上」(Put in Place)。簡言之,即是對舞台上/景框中視覺元素的安排。洪詩婷結合巨型投影與場景安排,構造了〈維奧拉〉與〈希望的夢遊〉兩件作品。〈維奧拉〉是一件創作於2008年的知名動畫作品,以複合媒材再現主角的人生旅途,以不同年齡層區分不同的房間,並利用在不同場景空間中發生的故事,完整地組構出一個串連人生既華麗又抽象的視覺旅程。而在展覽的裝置空間中,則是以人工草坪與小學生使用的桌椅,打造一個從影像視覺延伸至實體世界的空間穿透感。


圖版提供|台北數位藝術中心

〈希望的夢遊〉則是與歌手Katie Herzig合作的作品,影像是一個流行音樂的MV,配合現場以層漫灰飛的彌散空間感,讓觀眾走進展演空間參觀之際猶如置身於夢境之中,觀看一場從希望到絕望,從走向希望、接受宿命,回到原點的時空壓縮般人生場景。從〈維奧拉〉的空間穿梭到〈希望的夢遊〉的空間,觀眾更猶如從快樂歡愉邁向一個虛無哀傷的空間情緒。較為特別的是,〈腦的肖像〉的空間情境透過走上一個舞台般的階梯,觀看充滿線條與煙霧的場域,透過人大腦內主觀經驗的影像視覺化,讓觀者可以自行決定如何解讀眼前的裝置。因此,從〈希望的夢遊〉走向〈腦的肖像〉更是從客觀視野邁向主觀視角。

從視覺圖像語藝與展場空間安排的陳列可得知,作為一個視覺藝術家,洪詩婷瞬間變成回到電影導演對畫面與場景的操作能力,讓電影技術中最為人熟悉,也是最客觀的元素,成為營造氛圍並影響觀看者情緒。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