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台中跨域交流座談
分享 | 瀏覽數: 579

台中跨域交流座談

Author: [2015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 2015年02月24日 15時39分


圖版提供|陳小虎

    當代藝術的土壤通常有部分是來自民間,相關領域工作者對文化的想像往往是都市形象的雛形,相對於其他都市,台中市的文化形象似乎較為模糊,日前舉辦的「台中跨域交流座談」邀請台中藝文空間與團隊的負責人交流座談,試圖連結這些提供舞台的空間負責人,為城市未來的文化面貌找出初步的可能。

  2月9日在Art Anew gallery & cafe,由該空間負責人陳小虎主辦的「台中跨域交流座談」,邀請台中市藝文空間、團隊與公民團體等負責人卅多人聚集,並邀請台北市長候選人馮光遠參與討論,現場由各單位自我介紹與馮光遠介紹其藝文政策與民間連結性後,逐步進入熱烈討論。

  提及舉辦這次活動的原因,陳小虎表示,一開始只是想辦個空間負責人彼此的聚會,透過對談挖掘台中的城市文化;相對於台北有成熟的藝文商業環境、台南有文化古都的共同概念而高雄則是有市府的強力支持,這些都是台中所缺乏的,但是,這些缺乏反而促成台中的多元性;沒有台北的商業與空間成本壓力,台中藝文空間經營者反而更能作自己想作的,商業部份只要能維生就好、沒有如台南的古都認同,台中反而可以有更多樣化的嘗試、沒有高雄有公部門支持,台中的藝文空間也就沒有政治包袱,反而批判性更強。

  「大家都太習慣單打獨鬥了,」陳小虎說很多空間甚至是一人空間在努力,又沒有媒體資源,每個空間只能自己經營的各自的族群,要擴散出去有一定的難度,彼此連結後,才有辦法慢慢擴散。他說,「空間的提升就是城市文化想像的提升,」透過這樣的連結,各空間不再限制於舊有的領域,而是會建立以台中為主的文化想像。  

  提到對台中文化的想像,陳小虎也提及,台中的文化商業市場較小,某些原屬菁英式的文化空間在台中依然需要飲食部分來支撐空間運作,這樣反而打開了階級限制,走進畫廊雖然不用花錢,但是反而很多人不敢走進去,另一方面學院派在台中的影響力也不如北高、甚至不如台南有南藝大,這也讓原屬菁英文化的藝術領域有更多重新流動的可能。

  雖然連結大家本來是文化局該作的事情,但是新市長上任,陳小虎也還在觀望中,提到對新任文化局長的期待,陳小虎說,「只有一個,就是市府屬下三個媒體與相關平台願意把台中各空間的活動刊登上,」他說,過去胡志強市長時代,他主動表達願意整理每個月的資訊給市府,都遭到市府拒絕,「台中人要看展還要看北部媒體的訊息,相對來說版面當然少,然後市民就會覺得沒活動,沒人參與以後就真的會沒活動。」

  「過去台中市政府辦的各種活動,看來比較像是推銷台中市政府而非台中市」陳小虎認為,公部門只要做好資源平台,讓具有專業的民間活動被看見,吸引越多的觀眾後就會有更多人才回流返鄉,更多人才就有更多的活動,這樣會形成正循環。


圖版提供|陳小虎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