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自我妾身化的台灣傳統文化意象:邱國峻「妄身・幻境」中的批判視野
分享 | 瀏覽數: 1729

自我妾身化的台灣傳統文化意象:邱國峻「妄身・幻境」中的批判視野

Author: [2015年特約評論人] 邱誌勇, 2015年03月08日 12時02分

評論的展演: 邱國峻「妄身・幻境」

妄身幻境 − 邱國峻個展
展期:2015.02.28 - 2015.03.15
展覽地點、圖版提供:藝境畫廊

繼獲得高美獎肯定之後,創作力仍是驚人的邱國峻以「妄身・幻境」為題,在陳永賢的策劃之下,再一次展現出台灣傳統文化與當代消費社會語境之下的衝突矛盾與戲謔諷刺。以數位攝影為表現手段的邱國峻屢屢透過創作提出「數位攝影的未來是什麼?」的思考。他的數位攝影突破了紀實性、打開了平面思考,更透過拼貼使得數位時代的造型性表露無遺。

若說文化是透過符號結構而產生意義,且社會成員不論是解釋生活實況,或從經驗中汲取意義,皆需借助語言、符號,而且唯有透過這些架構,生活方可被分類、辨認,進而呈現出意義;那麼一開始,邱國峻的表現形式就先辨認出台灣社會中一連串的文化對位關係。隨著社會的複雜性,以及文化全球化的浪潮,各種不同文化之間的接觸、衝突或整合等問題越來越重要。社會生活中對文化生產交換的安排,以及符號表達的方式,都能產生不同的事實、效果、意義、信念行為、品味與價值。在這樣的情境之下,邱國峻的作品考究了一系列文化對位的排列和互動方式,這些對位存在於角色間,(如:人與獸)、意識型態間(如:現代與傳統)、價值形式間(如:神聖與世俗、自然與人工),這些對位用特定方法貫連起來以成為整體,不管這些組合如何改變,都不會動搖文本下的對位結構。圖像文本中有一個不變的連續結構,每一個內部的影像動作所延伸之視覺語藝都將引發另一反動作,共同推動敘事結構的前進,這一連串的動作乃由一個完美的、預設的策劃所建構的符碼圖框架構來激起,表意著其所提出之「衝突」論述。在邱國峻的作品中,影像被刻意地抽離或調整顏色,藉以暗示希望或理想被現實剝落的荒謬處境。並且,在失去光彩的影像局部中,他刻意以造型化的裝置置入傳統的刺繡符號。而看似過度裝置的表現,則是反映著極度諷刺的不完美現實。

延續全球化的趨勢意象,當代台灣社會生活中產品的生產、交換、配售、消費和有形的資產的服務都可看出全球化如何進行,而這樣的生產、配售與消費形式,悄然地被邱國峻轉化成利用影像拼貼與刺繡所造就的「幻境」,並成為這一系列創作中相當引人注目的語藝策略。此種刺繡常被用於宗教儀式中,裝飾著佛像或相關宗教化的工具飾品,表達了對神明的敬頌與人間的喜慶。然而,這種刺繡的符號形式成就的是一個光鮮亮麗的空架子,是一個有實體的、可見的、靜止的東西,是一個沒有具體內涵的漂亮空花瓶。邱國峻利用將刺繡嵌入的過程將傳統符號意義「殺死」,這樣的入侵策略太過於「昭然若揭」,以一種驚悚式的語境批判著當前台灣文化消費化的景況,展現文化論爭、不和諧、不穩定和轉換等矛盾問題。更重要的是,透過此獨特的創作策略,讓觀者注意到傳統文化商品化過程中,自我委身與象徵圖像化的馴化過程。

總體而言,邱國峻的「妄身・幻境」正式透過將他的希望寄託至一個另類「擬像般」的社會秩序上,透過文化媒體化的增生生產了一種所謂「歷史失憶」的文化景況,透過圖像批貼產製出超真實的語藝,在其中,沒有任何的指涉、沒有真實、沒有直接的或物質導向的人類經驗,並透過意義處於缺席的狀態,批判當前文化著處於商品形式、拜物主義,與消費心理的社會現實。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