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異境》在大象藝術空間館  
分享 | 瀏覽數: 901

《異境》在大象藝術空間館  

Author: [2014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5年04月20日 10時29分


圖版提供|陳韋鑑


       商業畫廊除了是成熟藝術環境的一環外,目前也越來越多畫廊開始以策展的方式,試圖以學術路徑來呈現作品,同時相對於替代空間的實驗性,商業畫廊所展出的藝術家有一定的穩定創作,在形式等探索上也有一定的累積供觀看與提問。

  4月11日至5月17日,在臺中大象藝術空間館展出的《異境:跨越世代與地域的藝術對話 》,由曲德益策展,邀請陳張莉、董心如、陳曉朋、游孟書、劉文瑄五位藝術家,展出四十餘件作品,延伸2008年舉辦《FU.感覺–新世代女性創作者》與2011年《心靈的書寫–韓國當代女性藝術家》,再度以女性藝術家為主角專題展出。

  在兩層樓的展場中,主要展出作品還是以繪畫為主,包括版畫、油畫與水墨畫等,只有游孟書的<美力拜拜>系列是由樹脂塑造的立體作品;展出作品在形式的完整度上各有一定的追求,不過相對來說,較為年輕的陳曉朋<獻給那些藝術家的禮物>與劉文瑄 的<話竹>系列都借著傳統媒材的概念有著新的對話。

  陳曉朋以"書"的概念呈現其版畫作品,雖然版畫最早的運用就是配合書籍印刷,但是藝術家藉此向國外藝術家致意,當然,如果有足夠的相關知識,甚或可能閱讀出其中的反諷意味;劉文瑄的<話竹>則是在其祖母劉梁玲芳以竹子為主題的遺作上直接以幾何線條繪製,以不同時代的美學意味在同一畫面上對話,在這個畫面外的脈絡映稱下,歷史同時呈現在公領域的美學對話與將祖母的作品視為某個程度的現成物挪用上。

  游孟書的<美力拜拜>藉由美國文化與台灣傳統燭台等符碼融合於一尊,借著"拜拜"同時有宗教儀式與英文音譯的指涉來呈現美國文化對台灣的影響,而這正是整個展覽最有趣的"對話",一樓展出的陳張莉與董心如其抽象表現主義正是美國第一個本土藝術流派,在冷戰時期影響主流藝壇,美國的力量拜拜了嗎?這個對話可能就會留在觀眾的心裡慢慢開始。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