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在老天爺的份上—險招盡出
Author: [2015 特約評論人] 貧窮男 , 2015年05月08日 01時31分
評論的展演: 對幹戲劇節-《求職》
圖檔提供|黑眼睛跨劇團
因為《新社員》讓眾人驚艷的簡莉穎,這回要在《對幹戲劇節》來挑戰新文本,也教人非常期待。
戲才一開始,演員聚集在牯嶺街劇場的舞台中央,從上方落下來的一堆衣物挑選各自的腳色,旁白的聲音為觀眾簡介了法國劇作家米歇偉納維爾的創作特色:他劇中看似兩人的對白,同時也亂入其他人的對話,而產生雙關的趣味。然後簡介了腳色年齡身分與彼此的關係,開始了《求職》的演出,一排四個腳色同時進行著父親的求職面試,與未婚懷孕的女兒與父母間的對話,探索著在那個年代家庭與職場的關係。
概念先行的結果,讓觀眾緊盯著那巧妙的雙關,這的確危險,而事實上經過翻譯的轉換與中文演出後,趣味性大打折扣,遠不如文字的閱讀。這樣的結果也落入導演的預期,旁白再度出現,是導演的求助,對翻譯劇本不合時宜的語言處理感到疑惑,而展開第二階段改寫後的《求職》演出。
改寫其實是將背景搬到台灣,在不更動原劇的結構下,讓語言活化,爸爸面試講國語,家庭中的對話是台語,有趣的是後方的投影投出了《求職》的劇本,在演員對話的同時,後方的劇本WORD檔同步著本土化的改寫,一句句的對白跟隨著語言的進行而快速改寫。
《求職》演了兩遍,一遍是法文的直譯,一次是本地語言的轉譯,看來貼合本土,卻又似乎喪失了所謂語言對話雙關的趣味。而這也是導演的設定,因為兩遍演完之後換導演親自登場,展開了超過一半演出時間長度的PPT講座,而這是今晚最大的險招。PPT的演講算不算是戲劇呢?
先別管這個大哉問,這場導演親自上場的講座,從各種面相角度對國外新文本或是外來翻譯劇本的種種存疑,從各國發展狀況,同世代圈內人VCR的觀察等等,提出了新生代表演工作者最根本的質疑:我們自己的新文本在哪裡?導演的講座做足功課,絕非無病呻吟,甚至也提出了許出建言,是熱血是真誠的投入整個產業,而鬼靈精怪的創作者也列出許多故事大綱,入場時發給觀眾不同的紙條,條列著認為可以發展成劇本的事件。
這樣的表演算是一場戲劇嗎?有什麼不可以呢?只是這麼嚴謹的主題用這般實驗的方式呈現,刻意避開了歷史的糾結,避開了訪問前輩或老師,全然由新生代的角度來發出怒吼,正面迎擊這根本的痛處,讓我們感受到美好的明日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