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體>邱昭財個展
Author: [2015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5年05月30日 09時56分
圖版提供|邱昭財
過去以”疲軟”為主題邱昭財,在本次的個展中展現不同於過去的面向,相較於過去的符號性,包括武器、名人等,這次以抽象的光點在全黑的展場中呈現,乍看宛如鬼火般的光影,帶給觀眾另一種思考。
5月23日至6月28日,就在藝術空間舉辦邱昭財個展<光.體>,現場共展出五件互動式機械裝置作品,在幾近全黑的展場中,隨著觀眾的步伐,會有微小的光點亮起,並且宛如漂浮似的在黑暗中移動。
對觀眾來說,直觀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困難,如果從作品名稱或許可以有些線索,這五件作品名稱分別是<球>、<立方>、<圓錐>、<圓柱>與<三角錐>,而在畫廊的網頁說明上則是指出,「以數位控制三軸的機械裝置來驅動一光點,當觀眾進入空間時感應啟動裝置,讓光點於黯黑三維空間中循虛擬物件的邊緣為軌跡移行,隨機刻劃出不同的幾何形體。」
不過想要在展場完整以視覺感受到光軌刻畫出幾何形體其實是有困難的,因為這些機械裝置要將一個完整的圖型畫完至少要五分鐘以上,最慢的甚至要將近卅分鐘,這種運動速度幾乎是無法在人眼中留下殘影。
相對於邱昭財過去低科技的機械裝置,這次在全黑的展場中,宛如鬼火的呈現一時可能讓人不知所措,甚至一開始可能會如筆者無法分辨電燈開關上的光源與作品的差異,但是在黑暗中摸索時,會發現作品的光源運動著,站在作品旁時會察覺光源逼近而來,這樣被感應後開啟的逼近,讓人有所期待,但是接著的卻又是如星體運行的離去,而這樣的運行在短時間內又無法看出規律。
從過去<竹林七賢八卦座>裡讓象徵君子節氣的竹子因觀眾坐下休息而疲軟開始,邱昭財的作品在幽默的背後就常帶著”徒勞”的意味,只是過去的徒勞隱藏在充滿象徵的各種物品背後,而這次藝術家捨棄所有的文化象徵,甚至也捨棄了過去的疲軟與幽默,直接以微弱光源的運行抽象的來談徒勞,這樣的隱晦讓觀眾如果不是長期觀察其作品,很難從徒勞本身中意識到這是種寓言。
長期來看,我們可以理解藝術家在探尋方向中所做的實驗,從疲軟到徒勞,可以看到藝術家發展的途徑,對一位創作近廿年的藝術家來說是值得觀察的,我們無法要求藝術家只能端出熟練的作品,只是在這樣的探索中所做的展覽或許正是策展人可以介入的時刻,透過展覽的形式等可以成為藝術家與觀眾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