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形‧動-國際文字影像藝術展》
分享 | 瀏覽數: 560

《形‧動-國際文字影像藝術展》

Author: [2015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5年06月08日 10時43分

評論的展演: 《形‧動-國際文字影像藝術展》


圖版提供| 陳韋鑑

    隨著科技、藝術與媒體的發展,文字與影像的關係逐漸被解放,探索的各種可能性也越來越廣闊,本次的展覽難得的梳理活動影響與文字的關係,展出的內容除了純藝術外,也包含各種觀眾熟悉的商業模式,讓觀眾有更直觀的觀賞與學習。

  3月21日至6月7日,國美館舉辦《形‧動-國際文字影像藝術展》,由德國卡爾斯魯爾ZKM藝術與媒體技術中心發想及製作,與英國FACT藝術與創意科技中心及德國xm:lab實驗室合作,策展人包括策展人與研究者 克莉斯汀‧史登澤博士、媒體理論家與xm:lab研究室 松科‧澤勒博士與偕同國美館策展人林曉瑜。

  展出來自超過16個國家共159部的文字影像,包含12件臺灣藝術家作品,創作年份從1897年至今,梳理百年來影像與文字的關係。展出形式包括,電影、錄像和新媒體作品,也包括長片、字卡片段、廣告、音樂錄影帶和電腦測試片段,國美館表示這是臺灣首次引介聚焦於文字與動態影像的國際性大展。

  本次展出的策展主題相當的精彩,從早期無聲電影、前衛電影、錄像藝術到商業廣告等,涵蓋面向相當豐富,從架構上來看還是依百年來的歷史發展為主,不過活動影像與文字的觀系本身就是個尚未有足夠研究的領域,以目前的學術發展來看,這樣的嘗試算的上是兼顧研究與推廣的展覽,對觀眾來說,除了前衛的藝術作品外,透過熟悉的商業作品如電影與動畫設計等、甚至是常被忽略的片頭設計,也是擴展藝術領域認知的好機會。

  從空間來看,國美館硬體空間規畫不佳聞名已久,是許多策展人的難題,本次展覽則是很好的示範,百餘件作品的空間規畫可以說是近年來國美館相當好的表現,而檔期也足夠長好支撐這個夠份量的展覽,此外,過去許多國際巡迴展來到台灣時,常是原封不動,這次國美館加入了台灣藝術家的作品,試圖以作品與國際對話,這是相當值得鼓勵的。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館方宣稱,加入台灣藝術家作品是要「顯現漢字在世界文字中的特殊性與藝術性 」這點,可能並不是直接放入原來策展的脈絡就可以不言自明的,相對於原策展單位的架構來說,沒有足夠的研究或是展出形式支撐,漢字的象形特徵似乎沒有被凸顯,相當可惜的。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