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死者的姿態》連晉逸與蔡幸芳聯展
分享 | 瀏覽數: 660

《死者的姿態》連晉逸與蔡幸芳聯展

Author: [2015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5年07月06日 15時15分

評論的展演: 《死者的姿態》連晉逸與蔡幸芳聯展

 "死者的姿態"在考古學中是墓葬形式的一部分,借此當代學者可以招魂出墓主其時代的某些文化訊息,而藝術家以此為展名,試圖招喚的可能是什麼?除了青春的耽溺於紀念時間消逝的腐朽外,同時能否呈現脫離過去時代的對話?

  7月2日至19日,在自由人藝術公寓舉辦的《死者的姿態》連晉逸與蔡幸芳聯展,現場展出約十件平面繪畫與攝影作品外,還包括一件錄像裝置,該裝置在投影牆前設一桌面,鋪以白布上有十餘個培養皿與瓶罐等,皿內裝有裝飾性的生物圖像,此外還有昆蟲標本與乾扁的半顆高麗菜,投影的影像主要是高麗菜與花椰菜枯萎的過程並伴以喘息聲。

  在這個類似供桌或是祭壇前是連晉逸的作品,影像大部分以縮時攝影的方式呈現,配合喘息聲的節奏感偶爾倒放,賦予植物乾枯的過程像是生物正在喘息的狀態,偶爾還可以看到蟲子棲息在植物上,更是點題的表現出生命的腐朽同時提供另一個生命的成長,而一旁的攝影作品組,則是在這些枯萎植物的照片正中放上類似影片暫停的符號,再次的強調死亡與時間之間的關係。

  畫作部分主要是蔡幸芳的作品,作品以工筆設色方式呈現,乍看下是植物的剖面描繪,然而在許多細節裡,圖像又表現出類似兩性性器官的特徵,當然開花植物的性器官就是花,焚琴煮鶴的指涉出這點,並不見得是要談性別或是懷舊品味,畫家的描繪風格偏向肉體的腐朽,是對應於一般對花朵浪漫的象徵或強調快速凋謝;另一方面,這些剖面圖式的表現方式,同時也像是古地圖的表現方式,不管是剖面圖或是地圖,都是試圖表達客觀性與現代性的測量與紀錄。

  當然這樣以腐朽型式的表達出的客觀與測量不見得是要表達現代性,相對的,可能要談的是時代的局限性,如同真實擺在馬王堆墓葬中的「非衣」再現的正是當時人類對世界的理解,當然我們現在可以輕鬆的指出那是宗教性的、是非真實的,然而這正是隨著時代過去被埋葬的世界觀,對應到展場中唯一的影像裝置對時間與生命的再現,尤其是培養皿中的塑膠製品,彷彿留戀著已遭否定的過去與對永恆的無奈。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