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墓所事事
分享 | 瀏覽數: 819

墓所事事

Author: [2015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5年07月31日 11時42分

    對應到螢幕上在歐式墓園中無所事事的演員們,在台中忠信市場演出的<墓所事事>可能是這次巡演中最有味道的兩場演出,畢竟在老舊市場日積月累的腐朽氣味中觀看演出,是與其他空間完全不同的經驗。

  來自澳門的Folga演出的<墓所事事>近日在台南、台中、高雄與台北巡演,7月21ˋ22日在台中忠信市場奉咖啡演出,相對於其他空間,演出手冊特別強調奉咖啡場次是"環境劇場"版;現場主要是由鋼琴、小提琴與大提琴與一位演員演出,現場包括一大型螢幕立於奉咖啡旁十字路口上。

  很難判斷演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畢竟觀眾的位置是交錯在兩個小路上,作曲者同時也是鋼琴演奏的楊光奇默默的在四方散下枯葉並玩弄了肯尼娃娃後,又開始拿著相機走在觀眾中拍攝觀眾,隨後便開始三重奏的演出,在演出的同時,螢幕上有曲目、相關文字與影像,在第二首曲子結束後,女演員從二樓慢慢走下來,並與螢幕中影像一同吹起泡泡,中場時由演出者帶領觀眾換位置,在曲目進行中,女演員有不同的表演,包括拿著平底鍋上有正熱煎著的蒜頭,或是在地上推著反光球,並用手電筒照射等。

  整體來說,音樂本身的表現性足夠強烈吸引人專注,而市場裡的各種背景音,包括鐵門拉上拉下的聲音都不至成為干擾,曲子本身並不艱澀,對我來說甚至是到了煽情的地步,但是煽的很好,完全沒有過頭的表演性,也沒有炫技,可能是作曲者也參與演出的關係,掌握性十足,演奏者彼此間默契搭配的相當好,單就演奏來說,本身就是很令人享受的,除了我隔壁的歐巴桑也十足投入的隨著音樂擺動身體以外,連忠信市場裡的左鄰右舍們也都搬著自家椅子來旁聽。

  對當代的藝術家來說,跨領域表現是許多人試圖嘗試的方向,但是常常在跨來跨去的領域中逃避了作品本身的完整度,但是在<墓所事事>中,這些音樂以外的元素,都不過份搶戲,包括螢幕上的影像或相當吸晴的在地上用手電筒照射滾動的玻璃反光球,都加重了音樂本身試圖給與的氛圍,甚至可以說在架構上更為完整。

  從環境劇場的角度來看,一般的展演空間所能提供的脈絡可能只是結合空間裝置,而在忠信市場所提供的空間脈絡則是呼應了一種在都市裡死亡後又"無所事事"的幽魂狀態,它本身就是一個跡近被放棄的空間,在藝文工作者的努力下,以幽魂的方式勉力的存在著,即便是無法在<墓所事事>的空間裝置上或是各種語彙上有著準確的對應,但是在氛圍上對應著女演員幽魂式的存在增添了文本的厚度;當市場累積多年的腐臭味道與演員端出來的煎大蒜味同時混合在鼻前時,觀眾的五官被導引著開始思考空間脈絡的可能性。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