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體膠囊:黃心健的繼承之物
Author: [2015年特約評論人] 李明學, 2015年08月06日 16時33分
評論的展演: 「繼承之物」黃心健個展
圖版提供 | 鳳甲美術館
在鳳甲美術館「繼承之物」的個展,科技藝術家黃心健創造了有如記憶體的膠囊,不是如硬碟的功能般僅是儲存或再現一些過往的記憶,這記憶體提供連結觀者(中央處理器),一個喚起觀者自身關於記憶、鄉愁、虛擬與想像的月台。
從記憶開始
儲存記憶的形態無論是文字還是影像,或是以何種方式被記錄在神經元中或身體裡,當喚起某種記憶時所產生的強大感受力常常超越事件發生本身。這種感知上的超越在於回憶或是招喚儲存時,連續性的記憶樣貌並不以單一的個體呈現,而往往在層層疊合或是網絡式的串聯方式一併體現,透過各式的外延、聯想、扭曲與再造,記憶的描述未必與事實相同,然而也因如此,使其再現的同時,可以有條件點燃觀者自身經驗與想像,產生超越文本的閱讀與詮釋。在「繼承之物」展覽中,黃心健藉由一個對自身歷史的溯源,在父親的物件與成長中的記憶進行挖掘與探索,意圖引發觀者關於歷史、經驗與邁向虛擬交織真實的體驗。
記憶體
展場的入口為一投影裝置,以家庭照的形式作為測量基材,在不斷變動與游移的數位量測線條中, 隱約地勾勒出可辨識的面孔,向量式的數據符號,化身成筆觸成為一種對過往全家福照傳統的回望。一旁帶有日式風格的台灣早年建築,藉由高反差的黑白成像配以局部的紅色點綴,這些歷史場景在電腦繪圖手法下呈現一種平面設計的基調,虛擬記憶所形構成的房舍顯得有些孤獨,一種微妙的疏離感隱隱藏於圖像之中。以一個觀者而言,展場的入口意向已帶出藝術家所意圖建立的時空感知範圍,一種對於過往記憶重新探索,理解,再製與呈現的企圖。展覽的中段展場,藝術家放置了四件依其記憶代表父親的物件:代表了<製相權>的相機、<暫時飛行>的皮鞋、<計時者>的手錶與<水中話語>的假牙,物件被擺放在精緻的竹木合成平台上,後方裸露的攝影機似乎已是一種暗示,透過科技與復古並置其詭異氣息,將帶有歷史氛圍的物件呈現一種過度的被關注感,作為一種偷窺或是監視,此時設於後方有如審問室的觀察間,觀者唯有在戴上眼鏡的狀態下可看到當下時空、觀者與虛擬影像三者的結合,而這被預設會被觀看的私人記憶,在昏暗的燈光與虛構的報紙的氛圍下,觀者得以展開對作品的反思、時代與歷史事件的反省、亦或是對於科技感與歷史事件糾纏的想像。展覽的後段,則是以一件與觀眾互動呈現水泥房方塊拼貼的臉龐與同樣名為<繼承之物>的舞台表演紀錄片,作為展覽文本的說明與作結。整體而言,藝術家透過將私人的記憶轉化為可供觀者進入的平台,無論是對繼承之物件、生命與記憶緬懷,或是對真實事件夾雜虛構歷史的強植腦海的再思考,從眷戀與著迷,到鄉愁與回憶,從對戒嚴時期的重新認識到質疑過往的課本洗腦,展覽成為一個記憶體膠囊,暫存式的展現不可見的意識與其人性溫度與關懷。換言之, 這一切的一切都成為新的記憶與歷史暫存著,等待觀者投入新的想像與連結,在交換意識與共感經驗的同時,體現對於跨越過去、現在與未來時空間,一種關於記憶的慢慢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