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跨種人類的異體移植:短評黃贊倫《流變為動物II-怪物》展
分享 | 瀏覽數: 1948

跨種人類的異體移植:短評黃贊倫《流變為動物II-怪物》展

Author: [2015年特約評論人] 邱誌勇 , 2015年08月06日 22時43分

評論的展演: 《流變為動物II-怪物》

在科技發達與醫學進步的二十一世紀,人及其身體之間關係的轉變已經讓人的意志超越了上帝的創造,也讓人的靈魂與肉身軀殼之間更加分化、客體化、異化。這樣的後人類景況(post-human condition)可以是聚焦於一種人類與機器的雜交趨勢;也可以是一種復返到異體生物之間的混種樣態。擅長以冷調科技創造出互動機械裝置人形機器人的黃贊倫,於2015年開始從「類人機器體」轉向「跨種生物體」的創作命題,並以「怪物」為名、以跨媒材為策略,探討人的存在價值。在《流變為動物II-怪物》一展中,黃贊倫以影像創作、繪畫、立體雕塑並置成為一體的陳列策略同步展出。

其實,隨著生物科技、遺傳基因工程,以及各種醫療科技的應用,人的生物體與動物之間的雜交現象已日愈明顯,這不僅僅是奠基於自然生物科學(如:基因遺傳法、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等)讓基因轉殖生物成功地運用在動植物基因的交互嫁接,更讓輔助生殖科技在人類身體上的試驗成為可能。以致,人類的身體似乎愈來愈不自然、愈來愈偏離於血肉之軀,甚至愈來愈人工化。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後人類未來: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一書中曾言,生物科技與其他科技的發展令人瞠目結舌,也讓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雖然生物科技遭致許多衛道人士攻擊,但福山卻認為這也是人類在邁入後人類階段之前,必須好好重新思考關於人性,以及人類本質的根本問題,這更是後人類給我們的重要啟示。[1]很顯然的,黃贊倫前一階段的人形機器人創作以人形機器為軀殼(Shell),以電腦為靈魂(Ghost),以一種由機器或電子裝置所構成的機器人或生物體對此一命題進行思考;而「流變為動物」則是站在批判的論點之上,讓人的肉身軀殼成為「異體移植」的基底,使得作品的形體造型與影像成為跨種的人類,再次提出重新思考人性與人類本質的議題。

在《流變為動物II-怪物》一展中,最特別的是黃贊倫以多元媒材(錄像、繪畫、攝影、立體雕塑、即時錄像裝置等)並置陳列的策略,例如:〈Lolita〉寧靜地沈睡在沙發之上,置身於華麗的場域,被油畫系列作品所環繞、〈Annie〉坐於榻榻米上,與其後的錄像新作,以及側旁的靜態攝影系列作品相互呼應、〈David〉則是靜默地等待觀眾互動,並與即時投映在布幕上的錄像相疊印。藉由打破媒材之間的邊界與隔閡,黃贊倫讓作品與作品之間產生微妙的對話關係,跨越媒材類目凸顯人性本質的議題。

當科技逐漸成熟之後,科技的成果將反應在人類身上,它將更為強化人類的身體;然而,這唯一的代價卻是,人類愈來愈不具人形、愈來愈不具血肉之軀。於此,當各種科技與人類形態的結合道出了人類生存狀態的演變之際,是否以科技為名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身為「第一種智慧生物」[2]的人類如何面對這個未來可能的模樣。

 

[1] Francis Fukuyama著,杜默譯,《後人類未來: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台北:時報,2002),頁36。

[2] 葉李華語。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