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切《浴室計畫》
Author: [2015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5年08月10日 11時00分
評論的展演: 黑白切《浴室計畫》
圖版提供|陳韋鑑
在生活空間中,浴室是個相當絕對的空間,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人面對自己的時間,不管是面對運動後的暢快或是昨晚的麻辣鍋,而當浴室被放置在公共空間時,除了公私空間的對比外,藝術家同時加入報紙這個媒體語彙,成為公私之間的連結。
8月1日至30日,鄭明慧在忠信市場的黑白切展出《浴室計畫》,現場可以粗分為兩個部分,除了室內展場外,在櫥窗外還設有一個立式淋浴間;展場部分內有一洗手台、馬桶與拖把,正中間有個極小的、看似椅子模型的物品,馬桶與洗手台皆以報紙紙漿包覆,場外的淋浴間裡有蓮蓬頭組、鏡子、椅子與掛燈,三面可拉起簾幕,觀眾可以作在淋浴間的椅子上,把簾幕拉起看著展場;藝術家鄭明慧計畫1日至9日晚間六至七點在現場洗澡。
一般說來,台灣公寓的浴室通常有著淋浴蓮蓬頭、洗手台與馬桶這幾個基本配備,當觀眾坐在淋浴間拉起簾幕,看著室內展場時,的確是可以招喚出身在浴室的單獨感,而無法進入的展場彷彿是浴室的延伸,空間感的大小是相當明確的對比,畢竟一般人的浴室是不可能跟展場一樣大的,而一般浴廁裡該有的生活雜物也完全被屏除。
借由空間大小對比,引喻出空間屬性的公私差別,以這點來說,創作者將觀眾的身體導入狹小的淋浴間的做法是相當聰明的,不過若僅止於此,對藝術家來說可能還不夠,在展場與淋浴間裡的蓮蓬頭、洗手台與馬桶,這三個浴廁空間中最具象徵性的物品被以報紙紙漿包覆;當報紙被打成紙漿後,只剩下約略的文字供辨識,原來的傳達功能完全消失,成為單純的象徵語彙。
這樣的象徵有趣在於,媒體最原始的概念就是說關於人的故事,將人的愛恨情仇所帶來的各種故事公諸於世,而浴室成為個人面對生命的象徵,展場則是被觀看的空間,只是這麼一來,空間互換的結果就是身體的缺席,不管是藝術家或是觀眾的身體在兩個空間對換的過程中消失了,藝術家顯然有意識到這點,所以才會在晚間現場有洗澡行為,只是這樣的介入可能過於聳動,在觀看的關係裡又加上了更多的道德層次,當然也有可能讓觀者借由觀看的關係確認自己身體的位置,只是如果洗澡的只有藝術家,顯然這些位置會較為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