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浮生-北海現地藝術檔案     
分享 | 瀏覽數: 933

浮生-北海現地藝術檔案     

Author: [2015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5年09月15日 16時16分

 
圖版提供|陳韋鑑

       可能很多人沒注意過,淡水比起基隆還偏北,所謂的北海岸大概可以統稱台北以北的海岸區域,在淡水展出的《浮生》邀請久居北海岸各地的藝術家展出,試圖展現藝術與地區的關係,一反過去公部門多以風景寫生為主題的方式來呈現藝術與地區的關係,而是以藝術家為核心進行連結。

  9月12日至10月4日,新北市文化局主辦《浮生-北海現地藝術檔案》,邀請許雨仁、林詮居、廖建忠、邱昭財、黃華真與Virge Loo六位藝術家,分別於淡水藝術工坊、德忌利士洋行後棟、觀潮廣場展出。

  提到地區與藝術的關係而不只是再現風景是個很有趣的嘗試,同時也是個挑戰,策展人可以從那些面向來討論藝術家與土地的聯結呢?從文宣來看,策展單位試圖從"創作行為"的呈現,來展現這個連結,從幾位藝術家的作品來看,創作空間的再現是其中一種,包括許雨仁與Virge Loo都是偏向這個部分,廖建忠則是呈現其作品的生產工具,邱昭財拆解其著名的動態疲軟雕塑,呈現出內部機械結構,林詮居則是以北海岸的石頭支撐起其閱讀的書籍,比喻出抽象思考與現實的關係,黃華真則是以現場與觀眾互動直接建立場域。

  從空間、工具、知識與互動入手似乎是相當全面的路徑,展現出藝術創作過程中的幾個可能被討論的面向,然而這樣的展出形式很容易讓觀眾更陷入迷惑,或者說,對於一個不認識這些藝術家的觀眾來說,如何理解創作行為的切片展出?畢竟創作是延續性的,如果沒看過廖建忠<機車人生>等作品,觀眾很難理解這些工具與其作品強調手工機械性的特質,而邱昭財著名的"疲軟"在被拆解後雖然消失,但是火箭與玩具結構的象徵對比依然存在,至少成為進入脈絡的可能。

  不過更令觀眾想提問的是,這些創作的片段呈現到底跟北海的關係是什麼呢?尤其是展覽副標還強調了"現地藝術檔案"或許我們該猜測,所謂的檔案概念解決了這一切的疑問,這個展覽只是顯現採集後歸檔的行為,而藝術與地區的關係也如同公部門的檔案,沉睡在抽屜裡等待被挖掘。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